文明調查報告(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調查報告作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調查報告 篇1
近年來,韓劇在我國熱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劇中生活場景所展露出的韓國人優秀的禮儀習慣。在劇中發現韓國人和人打交道時,無論大人小孩,在問侯別人的時侯一定會先鞠躬,至少也要上身欠一欠,然后才面帶微笑的問侯。每天清晨起來,做兒女的都會主動和家長問侯:“媽媽,您早!”“爸爸,您早!”在上下班去回時都要向父母鞠躬告辭和報到??看到這些不禁想起了我們現在的學生,他們都是獨生子女掌上明珠,家長對孩子的寵愛和關注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一些老師和家長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小孩子天真無邪,想怎樣就怎樣,對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習慣不夠重視,孩子說話沒大沒小,家里來客人也不懂禮貌,和別人相處唯我獨尊不懂得謙讓,對長輩言行不敬等現象確實存在,而且不在少數。
一、禮貌用語:
統計的數據顯示:不同行業的人們使用禮貌用語的次數有所差別,頻率約在40%~52%,其中禮貌用語使用頻率最高的是無業人群,次之為工人50%,接著就是從事第三產業者的人們,使用頻率為44.34%,然后是學生40.74%,最后是農民為40%。
通過以上數據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學生中禮貌用語的使用頻率為40.74%,居于倒數第二。在受調查的人群中,學生群體受教育程度可以說是最高的,且此次調查的學生絕大部分為大學生,為什么他們在使用文明用語上卻存在這樣大的缺陷呢?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思考的。 調查結果還顯示:許多人在公共場合的文明行為受到其所處的環境、心情的影響。這說明了他們對文明禮儀的認識不夠深刻,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自覺行為。
二、了解文明禮儀的途徑:
每個人了解文明的途徑都不一樣,例如:從事農業的人們,60%是通過電視廣播了解的,40%是通過講座獲取相關信息的。工人、無業者以及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們與之類似,但是也有通過報紙雜志、宣傳活動獲得信息。與三大途徑不相同的是:絕大部分的學生是通過網絡這一渠道來了解的。 這說明文明禮儀的獲取和知識水平有關,學生群體掌握了先進的技術,通過迅速便捷、資訊豐富的網絡可以獲得較為全面的禮儀知識。
了解文明禮儀途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個人所處的工作和學習環境的影響,同時還受到教育水平限制,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針對不同的群體,文明禮儀的宣傳方式應該有所區別。
三、最想了解的文明禮儀
據調查,除學生之外的各行業的人們最想了解的是社交禮儀,其中以第三產業者的人數最多,達到60.1%,其次為無業人群,達到了45.71%。而學生群體最想了解的是公共禮儀。
令人遺憾的是,賽場禮儀鮮為人知,并且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僅有8%的人們想要進一步了解它。這對于08年在泉州舉行的農運會來說無疑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總的說來,禮貌用語常用頻率為45.3%與68.9%的注重公共場合的文明行為相去甚遠, 單單是意識到文明禮儀是不夠的,還應該將這樣的意識落實到行動上。45.3%與68.9%之間的這段差距應當引起每個人的重視。客觀地評價一個人或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單是從言語上或者僅從行為上,而是要對這兩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讓我們把語言文明與行為文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做一個真正的文明人!
文明調查報告 篇2
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2日~20XX年12月10日。
調查地點:
南通職業大學。
調查對象:
大一、大二、大三的在校學生。
調查方法:
走訪、問卷調查。
調查人員:
xxx
前言:
對于學校出現的一系列不文明現象,我們希望通過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同學們對此類問題的看法及建議,加強校園文明建設,促進校園文明健康發展。
主體:
調查發現:學校60%的同學認為校園現在的文明禮貌現象良好,40%的同學認為狀況一般。由此看來,目前校園文明的'狀況基本達到良好水平,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校大學生不文明現象發生地主要集中在:圖書館、食堂、宿舍和戶外場所。有些同學建議可以在公共場所設立幾個標語牌,提醒大家注意言行舉止。受訪者普遍對在教室大聲討論、打電話現象感到厭惡,我們覺得對于這類問題,應該提高個人素質,充分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同樣,對于“課桌文化”,受訪者都表示不贊同,認為及時制止這些行為比較好。
40%的同學看到垃圾會撿起,放進垃圾桶,50%的同學偶爾會 撿,只有10%的同學表示不會撿起垃圾;我們可以知道大家對于校園衛生還是比較關注的,并且大部分人會自覺為校園為生出一份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厲,繼續保持這種狀態。“見到老師問聲好”,這是我們在小學甚至幼兒園就受到的教育,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卻越來越忽視這個問題,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只有碰到是自己的授課老師的情況下才會主動問好。我們建議學校開設一些禮儀文化課程來引導學生提高自身校園文明意識。
針對“你是否會說臟話”這個問題,50%的同學回答偶爾會, 10%的同學回答忍無可忍時會,40%的同學回答不會。我們認為無論何時何地、什么場合,都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避免說臟話,對個人形象、公民素質的體現都不是很好。“上課時打電話”,在大學課堂時常發生,大多數人都覺得除非是有急事,不然對老師和同學都是不禮貌的,我們還是學生,就應該履行學生的義務。在食堂,插隊或者不倒剩飯這種不文明習慣相對較少發生,這也是因為學校在這方面監督、宣傳較多,我們要說的是自覺不插隊、倒掉剩飯剩菜這不僅讓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也減輕了阿姨們的工作量。 撿到貴重物品,大家都會送至廣播臺進行失物招領;做事得 到別人幫助時都會主動言謝,從這可以看出大家的道德修養和思想覺悟還是比較高的的。20%的同學認為我校大學生言語文明需要加強,30%的同學認為行為文明需要加強,50%的同學認為精神文明需要加強,我們認為言語、行為、精神文明三方面都很重要,三者需共同建設,共同完善。
總結:
我校文明情況從總體上來說較好,希望同學們注意在公共場所的行為舉止,建設校園文明不僅僅是為了我們的學校環境更舒適更是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為將來走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在此也建議學校多舉辦集體活動,比如禮儀講座、問卷調查、校園文明知識競答等,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文明校園,南通職業大學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
文明調查報告 篇3
悠悠中華五千年,文明種子灑九州。中華的東方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歷來崇尚用“文明與禮儀”構建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傳承文明風氣,崇壽鎮中心小學是一所以“文明”為行為準則之一的學校,美麗整潔的校園里到處盛開著“文明之花”。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文明的校園生活氛圍中,仍有部分同學拋棄了文明的準繩,做出了與“文明”二字大相徑庭的不文明之舉。為此,我們進行了一次校園不文明行為調查活動。經過調查,我們目睹了一系列不文明的行為,也對產生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原因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不文明現象大曝光
調查中,我們主要通過隨手記錄校園不文明想象為手段,記錄了一下積累不文明現象:
1、言語不文明。校內說普通話,正確使用禮貌用語是小學生的基本文明禮儀。但是,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約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有在校園內用方言大聲嚷嚷、說笑、罵人等行為。但并不是說普通話的情況下同學們就能文明用語。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有些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用順口溜說一些不文明的話,比如“我去上學校,背著炸藥包,轟隆一聲學校爆炸了”等。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喜歡用網絡流行語,隨口蹦出不文明的語言,如“我操”、“我靠”等詞語是高年級男生的口頭禪。
2、行為不文明。調查中,我們留意到了低年級學生主要有以下不文明行為:在校門口逗留并隨手扔垃圾、到校后趁老師未到校嘯叫或抱團、上洗手間途中打鬧或在洗手間內玩水、在走廊上奔跑或推搡、就餐時用手抓菜、邊吃飯后水果邊扔垃圾回教室、打掃衛生時用掃帚打鬧、喜歡在教室后墻邊翻滾等。高年級學生主要有以下不文明行為:在校門口逗留并隨手扔垃圾、到校后趁老師未到校校對作業或交流玩具、玩洗手間的門并把同學關在洗手間里取樂、在走廊上“溜冰”、就餐時喜歡聊天、邊吃飯后水果邊扔垃圾回教室、男生女生追著打著相互鬧騰、在背后說老師的壞話表示抗議等,甚至有極個別學生帶手機進校,帶壞了班風。
二、不文明現象之原因
通過上述不文明現象,我們調查組成員對產生不文明行為的原因進行了采訪和總結。
采訪發現,有些不文明現象如用手抓菜、在地上滾爬等是因為從小習慣不好,缺乏良好的`家教,到了學校之后沒有實現角色轉變,將不文明言行帶到了學校。這個原因在低年級同學中占了很大比重。這反映出家庭教育對孩子文明習慣養成的重要作用。有些不文明現象如追逐打、洗手間玩水等是因為“從眾心理”在作怪。“別人這樣做,我也照著做”是導致“跟風”出現不文明現象的原因。這體現出不文明行為一旦有了苗頭而不加制止,便會泛濫成風。有些不文明現象如說網絡不文明流行語、帶手機進校等,則是源于好奇心或逆反心理,。越是不能做的事情偏要嘗試,越是不讓做的事情越要“挑戰”。這個原因在高年級學生中占了較大比重。這反映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文明現象的呈現方式會越來越有“反抗性”。
三、文明言行我支招
針對校園不文明現象,綜合上述分析,我們調查小組成員對校園內不文明言行如何整改提出了如下幾點建議:
1、家庭教育是一面重要的鏡子,建議家長從小抓好孩子的文明習慣,讓文明贏在起跑線上。
2、班主任利用晨間談話、談心教育等方式抓好班風班紀,樹立文明新風。這是杜絕因“從眾心理”出現不文明言行的有效手段,可以把不文明言行扼殺在“搖籃”里。
3、學校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讓那些因為逆反心理而出現的不文明言行遠離我們。
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沒有文明禮儀的人在世上是沒有立身之處的。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明白了,在文明校園的大環境下,仍然涌動著一些不文明言行。希望經過教育和整改之后,校園內的不文明現場能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希望我們崇壽鎮中心小學的每一位同學的心頭都能開出鮮艷的“文明之花”,讓文明伴我們成長!
文明調查報告 篇4
調查對象:
xx學院在校大學生以及校園不文明現象。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
調查人員:
xxx。
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
調查數據分析報告: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出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達100%。總體來說,校園內的文明狀況還是不錯的,有64%的同學認為校園文明狀況一般,有22%的同學覺得良好,另有14%的同學認為較差。在您認為我校大學生不文明現象主要集中在哪幾個地方35%的同學選擇了教室,選擇了食堂和宿舍的各占20% 另也有20%的選擇了戶外場所,5%選擇了廁所。由此可見,校園不文明現象主要集中在教室食堂等公共場所,因其開放性強,人流大的特點,不文明現象更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我們就根據場所的不同來進行逐個分析
一、教室是我們學習獲得知識的地方,一個良好的文明環境對我們的學習是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的,然后如今的依然存在這各種不文明的現象在教室的各種現象中,最讓人反感的上課遲到10% ,大聲喧嘩20% ,吃東西10% ,亂丟垃圾紙屑15% ,占位10% ,電話手機聲35%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手機鈴聲大生喧嘩等噪音行為,是最令人討厭的現象。
通過對4、5、6、7等題的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同學還是較好遵守課堂秩序保持教室整潔安,90%的上課時都會自覺的將手機調為靜音或者關機狀態,有20%的同學偶爾會遲到,70%的同學都有過占位的經歷。
二、在問到您對自己的寢室衛生是否滿意時,44%的同學覺一般,20%的人無所謂,有36%的同學覺得比較滿意。看來對于宿舍
衛生這一塊,我們還需要加強清掃,另外明確好值日表,是每個人都參與到對宿舍衛生的打掃中。一個干凈整潔的宿舍,對大家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三、食堂內的文明情況最明顯最直接的表現就在排隊,和就餐只有剩菜剩飯餐具的回收問題上。在第10題92%同學在食堂就餐時都能自覺地排隊只有個別的同學會選擇了看情況根據人多人少而定,經常插隊的僅占4%,當代大學生自覺排隊的觀念應該說是深入人心了。對于“吃完飯后人你會將餐具及剩飯剩菜放在指定的位置嗎”94%的選擇了會,6%的人選擇了人多時不會。食堂里的文明狀況總體看來較為良好。
四、戶外,是我們休閑娛樂的地方,也是最開放的地方,我們的言行舉止更應該文明禮貌自律。關乎我們自身形象的同時,也是一個學校的文明狀況的直接反映。64%的同學在路上要吐痰或要扔拉圾時會選擇丟在垃圾桶內,另有26%的同學選擇根據附近垃圾桶遠是否方便較近來定,有10%同學選擇隨手丟掉。由此可見,大多數同學對于保持校園內清潔都是比較自覺的另外建議學校多增加路邊垃圾桶的數量以及其布局的合理性。
在校園內踐踏草坪、花草樹木的現象是比較常見的,48%的同學在趕時間的時候會穿越草坪, 20%的認為無所謂方便就好,32%的同學選擇從不,大家在不影響到自己,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更愿意遵守一定的秩序。
五、廁所是一個比較隱秘的地方,但是依然存在在著不文明的現象在選擇最讓你討厭的是時便后沖水是讓大家深惡痛絕的現象,85%的同學選擇了此項,另外亂丟垃圾,大喊大叫也讓人討厭,64%的同學選擇了亂丟垃圾44的選擇了大喊大叫。
六、有些問題在許多場合地點都可能出現,大學生對它的反應處理,表現著其文明狀況及個人素養。在問及見到老師,你是否會主動問好時,30%同學的經常都有,48%的很少,視情況而定 其余的都選擇了基本沒有。可能與大學與老師見面的機會較少造成的,但是大學生應該培養交際能力,況且尊敬師長是一種傳統美德應當發揚的。
在校園里各種口頭是比較常見的在被問及你是否 會說臟話時:10%的會,24%的偶爾 22%在忍無可忍時會,44%選擇從不 。你是否經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58%的選擇經常,30%偶爾,選擇很少的占12%,在語言文明這一快大家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問及在校園里撿到貴重的東西如何處理,82%的同學選擇交給學校處理,10%的選擇自己留下懶得尋找失主 另有8%的選擇不清楚
七、調查體會與建議: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提高,對于教育的投資也是越來越大。但是由于社會環境和以及教育體制等客觀原因的影響,在培養技能能力的的同時,對于道德思想的培養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大學生作為國家重點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更應該加強自律,提高自身道
德素質修養,為校園以及整個社會的文明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當今在校園里始終普遍存在著不文明的行為。因此校園的文明建設迫在眉睫,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給以解決。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開展講座、演講、參觀、展覽等活動弘揚優秀的道德文明品質,同時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對于建設文明校園的看法和期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熱情,提高學生對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的理解,由此推懂校園文明的建設;
(2)學院立足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文明修養,剔除校園的糟粕文化,可以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學生、文明宿舍的評比、競賽活動,努力把各項文明活動落到實處,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校園文明的建設中來,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
(3)利用校廣播臺、海報、橫幅等各種宣傳媒介,宣揚集體和個人的先進事跡,為學生提供行為模范。同時,總體規劃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綠化、美化、凈化、優化的校園環境,為師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硬件條件;
(4)學生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塑造個人形象,從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內心境界的追求,養成自我管理、教育、約束的好習慣,做一個文明人,與同學友好相處,做到熱愛校園,熱愛花草樹木,保護公共設施,節約資源,杜絕浪費。
文明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目的及方法
1、調查目的
了解大學生的文明素質現狀,即大學生的道德認知和文明習慣, 從而使我們能夠正確的認識自身的文明現狀,學會自我評估和自我反省。并且通過本次調查對校園文明有所掌握,能夠做出合理的分析, 評估,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
2、調查方法
網絡問卷 通過網絡郵箱以及附件形式向在校大學生共發出問卷 500 份,收回有效問卷105 份,回收率21%。問卷為不記名調查問卷, 真實度較高,覆蓋面較廣,具有代表性。 走訪調查 隨機走訪12位同學,對受訪者提出相關問題并得到詳細回答。
二、調查結果概述及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文明素質狀況整體良好,具有較強民族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講誠信,獨立意識強,正義感強,有豐富愛心和感恩情懷的同學占大多數。但是,大學生的文明素質形勢依 然不容樂觀,大學生道德素質不高的問題日益凸顯,社會對大學生素質現狀的不滿日益強烈。從調查結果來看,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
1、價值觀念和精神狀態
(1) 調查發現,只有35%的同學有清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其中有 長遠目標的不足10%。大部分同學學習動力不足,沒有豐富的 精神生活,沒有明確的事業目標,甚至認為前途晦暗,社會缺 乏光明。在思想上處于亞健康狀態。
(2) 超過35%的同學認為自己目前的生活頹廢無趣,缺乏激情。
(3) 近70%同學認為自己在上大學以后功利思想有很大增長。大學生做事過分功利化的現實必須得到社會的正視。
(4) 數據和現實均顯示,大部分大學生自我意識過強,公共意識, 團體意識則呈現缺失狀態:生活中趨于封閉,活動中過于獨立 是大學生的普遍問題。
2、自我認知和團隊認知
本調查結果體現:有近80%的同學認為自己能夠清楚認識自己。同時,有高達 78%的同學認為團隊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并 能夠與團隊成員愉快的合作完成工作,同時發現這一部分人更樂 于幫助他人且能積極聽取他人意見。但仍然有 22%的同學無法理 解和感受團隊合作以及幫助他人的快樂。 并且,綜合調查結果與生活實際,我們遺憾的發現大學生在 心理認知和行為實踐上仍然存在較大的不一致性,甚至是矛盾性。 有近70%調查問卷提示我們,大學生對集體參與但利益相關性不 大的活動嚴重缺乏激情,很多時候不能實現和諧有效地在合作中 貢獻個人價值。對自我價值估計過高,對團隊價值和社會價值過 低衡量,這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這種錯位狀態下,眾多 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排斥或心里反抗其他同學,常帶有冷漠和鄙夷情緒,不懂換位思考,缺乏辯證思維,值觀不夠合理健康。
3、文明禮貌現狀
在對調查數據的處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使人震驚又痛心的數 據結果。僅42%的同學能做到平日不說粗話臟話,并且其中大部分為 女生。58%的同學坦誠自己沒能做到不說臟話,更有高達25%的同學 表示說臟話無所謂于道德問題!不過也有85%的同學認為對女生講粗 話和打擾同學正常休息是十分令人討厭和低素質的表現。但75%的學 生仍然認識不到隨便講臟話,隨意翻動拿用他人物品是不道德的行 為。多于12%的同學不注意個人形象的整潔得體和舉止文明。
4、誠信問題
我們的調查以考試誠信為例。結果令人汗顏,承認在考試中曾作 弊的人高達21%。更讓人吃驚的是,無論認同與否,承認曾作弊或者 認為自己以后不絕對排斥作弊的學生超過40%!坦誠經常抄作業的同 學接近被調查者的 30%。但讓我們稍得安慰的是,依然有 89%以上的同學認同作弊和抄作業是不誠信,不道德,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 以上數據,完全足以使人對大學生的道德誠信狀況表示難過和擔憂。
三、總結
大學生作為新生代力量,是未來社會的主要生力軍。大學生的 文明素質狀況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和諧社會的 建設進程,關系到能否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文明素 質屬于特定的公民素質道德,因此大學生的素質取向是整個社會的風 向標。大學生在文明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足以反映這個社會存在的巨 大問題。在各方面的壓力下,大學生的道德現狀是值得思考的。采訪 中我們的受訪者也均承認自己的心智不夠成熟,性格處于不穩定階 段,我們多變的心理極易受到周圍生活的影響,而我們對不良習性的 免疫力卻十分低弱。多數人沒有目標或者說明確的長遠目標,更缺乏 為目標堅而長遠的努力。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學生大概存在如下問題:
1、自我意識過強,公共意識缺失,責任意識淡薄,公德意識不足。
2、誠信道德缺乏,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司空見慣。川大中期 考試懸掛的橫幅竟然是"祝大家考出真實成績",令人汗顏。
3、心理脆弱,精神貧困,糜爛空虛。
4、功利思想瘋長。
5、價值觀錯位
究其原因,我們分析如下:
1、大學本科擴招是重量不重質,重分不察德的弊病影響。
2、市場經濟大發展下的社會狀態過分追求利益。在社會大環境 下,利益驅動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常態化,使拜金主義到處 滋長蔓延,社會責任反居次席。
3、計劃生育成功施行后,我們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合理加劇了大學生在面對壓力時的心理畸變。
4、大學生正處于心理成熟期,社會亂象反映到校園,便產生了諸 多的不文現象。高校周邊環境惡化,高校規章制度不完善施 行不到位也加速了校園文明的庸俗化甚至惡俗化。
5、虛擬文化的強勢蔓延,手機,電腦等各種幾乎普及的網絡設備 使得大學生更少真實的參與校園和社會活動,沉湎與自己的小 世界,逐漸對外排斥,漸發孤獨,空虛和迷茫,并且缺少恰當 的對面交流。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一些同學對講臟話,影響他人工作學習和打擾別人私人空間,不尊敬師長,拜金化,自私自負等行為現 狀習以為常,持無所謂態度。但是,作為要走更長的路,攀更 高山峰的青年人,大學生來講,卻是極不應該的問題。文明生活與否,不光影響到我們未來的事業發展,更會影響到我們的 人生價值,當然也會對他人產生一定不良影響,尤其是孩子, 這將帶來極其嚴重的社會效應。我們必須讓所有大學生記住, 文明素質相關之事,沒有大小之,僅有性質之別。勿以惡小 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四、改善意見
1、首先,每個大學生應學會正確的`評估,定位自己,時刻 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效仿先賢,提升修養,培養長遠的眼光, 打造足夠的文明胸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文明有禮,合作負 責,言行一致的高素質青年人才。
2、學校方面整理改善招生亂象,加強平日的學生管理和教 育。高校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也絕對不能放松學生文明道德 素養的考察與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真實有意義,有吸引力的 環境,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重視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 困惑,壓力,迷茫,恐慌。用合理手段改善學生空虛現狀,豐 富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從各方面給予學生精神上的理性關懷。
3、社會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整治校園周邊的混亂問 題,重視為高校人文氛圍的培育提供土壤。鼓勵更多德 才兼備的人從事教育事業。政府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支持而不 是支配。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 作用,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并能主動的以實際行動 維護自身形象,維護學生集體形象,提高文明修養。
4、教育事業的從業者以身作則,為學子立德。教育工作者對 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視的。 我們堅信,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學生的文明素質道 德責任在總體上將產生新的突破。我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并愿意以身為先,提高自我。
【文明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文明調查報告02-13
社會文明調查報告07-02
公交乘車文明調查報告12-20
文明調查報告(通用12篇)08-25
文明的調查報告(通用13篇)10-10
文明的調查報告(通用14篇)08-22
關于校園文明現象的調查報告12-08
不文明現象調查報告01-09
校園不文明調查報告11-09
校園不文明調查報告12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