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駐村第一書記工作述職報告
駐村第一書記工作述職報告
鐵力市王楊鄉紅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辛衍蕾
2015年9月,市委選派我作為紅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以來,帶著濃濃的囑托和期望,與紅光村干部群眾一道,圍繞"抓黨建、謀發展、奔小康"三篇文章,努力做到接地氣、長見識、練本領、挑大梁。現將駐村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軟硬并舉抓黨建。以抓好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轉化工作為突破口,緊緊依靠全村43名黨員和廣大村民群眾,從建章立制營造軟環境和打造陣地場所硬平臺兩個方面,增強凝聚力,提高戰斗力。一是在軟環境方面,虛功做實,嚴格黨組織生活。隊伍建設方面,在原黨支部書記辭職外出務工的情況下,從村內選任了黨支部臨時負責人;組織生活方面,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各項記錄真實齊備,發展入黨積極分子1名;管理機制方面,村務公開到位,村章村賬管理規范并得到省農委調研組的高度評價。二是在硬件方面,強化載體功能,抓好村陣地場所建設。努力把村黨支部打造成為"黨員之家"、"村民之家".爭取資金130余萬元,硬化了2100平方米村級活動廣場,修繕了130余平米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便民服務場所,添置了桌椅書柜、電腦廣播、供暖等設施,并將各項制度制成圖板上墻。村部全年無休,開放辦公。冬天,保證村部供暖,打造村黨支部這個黨員和村民的主心骨,向心力、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明顯增強。三是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方面。組織召開了支委會和全體黨員大會,系統學習了中央、省、市、縣、鄉五級的安排和部署,全文傳達了王楊鄉黨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制定了學習計劃,保證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在活學、選學、深學、跟學、精學中覆蓋每一名黨員,堅持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切實把上級精神落實到支部,落實到黨員。
(二)精準施策引項目。圍繞如何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立足城郊優勢,結合村里良好的水稻種植、棚室蔬菜種植和畜禽養殖的三大基礎,明確我們的產業主攻方向,謀劃了現代農機合作社、紅光綠色有機蔬菜種植基地、有機肥(農家肥)生產、秸稈綜合利用和紅光生態養老服務中心等項目,爭取對接、綜合利用好上級扶持政策,調動村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力,把村民組織起來共同致富。一是籌建了佳新現代農機合作社。扶持和引導村種糧大戶項春貴在規模化種植水稻的基礎上,注冊成立了鐵力市佳新現代農機合作社,幫助其辦理各項手續。合作社總投資500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和入股經營農戶170戶,其中帶動貧困戶21戶,經營土地4600畝。目前,合作社各項手續已基本齊備,完成投資200多萬元,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農機場庫棚、配件庫、維修間和辦公培訓場所正在加緊建設,32棟水稻育苗大棚初具規模。二是積極打造紅光綠色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和品牌。為滿足市區不斷增長的"菜籃子"需求,引導更多的村民規模化、綠色化種植蔬菜,有效解決村民賣菜難的問題,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重點從銷售環節入手,研究落實綠色蔬菜銷售市場攤位,解決村民賣菜難的問題,以產品"賣得好"引領產業"上規模".針對蔬菜種植散戶和大戶分類施策,從兩個方面重點解決種植戶蔬菜銷售問題。對蔬菜種植散戶,經向市場管理部門爭取,在早市為村民辦理了16個,長約50米的固定銷售攤位,并為每個村民免去了300元一個的攤位費。村民去早市賣菜,一改往日"打游擊式"的辛苦和繁瑣。對蔬菜種植大戶,在鄉政府的支持下,經與鐵力商城溝通協商,以優惠價格在商城門前人流密集處租賃了十個攤位。每個攤位月租金1000元,鄉里和村里從扶貧角度,承擔700元,以300元/月的價格向村民開放。下一步還將研究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抱團經營,以小帶大,以點帶面,切實把紅光綠色有機蔬菜的品牌和銷售渠道打造出來,讓市民吃上紅光村的放心菜、綠色菜!三是做好"農村淘寶"項目的運營工作。認真做好組織推薦等基礎性工作,幫助村民張東旭成功入選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項目創業合伙人,從建設地點、前期宣傳、后期服務等方面全面支持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落地,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捷服務,特別是嚴格把關,助力"旺農貸"這一特色信貸服務覆蓋本村,發放貸款10萬余元,被鐵力市電商辦評為先進典型。
(三)立足規劃搞建設。集中民智、惠及民意的基礎上,按照市委主要領導到村調研指示精神,編制完善了《紅光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2016-2017年)》,對近兩年美麗鄉村建設進行了統籌謀劃和合理規劃。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促進鄉風文明為重點,以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努力建設成為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環境生態優良、地域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2016年,爭取到位投資200萬元,主要進行村內道路硬化3640米、主街亮化2100米、排水邊溝硬化7280米、農戶圍欄改造2000米等建設任務。為促進規劃落實,認真編制了建設方案,實地踏查了建設地點,力求合理安排投資。同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積極落實政府財政投入、農民自籌、幫扶共建、社會參與四位一體的投入機制,協調佳新現代農機合作社出資3萬多元,對村內道路進行了砂石硬化。對破損嚴重的農田道,按照"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組織村民集資維修,義務出工出力,確保春耕工作不受影響。
(四)圍繞農時抓工作。去年9月份入村以后,恰逢"秋收",重點對"三秋"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和安排,指導和督促村民適時開展秋收生產。秋收前,對全村的1.1萬畝農作物生長成熟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在禁止燒荒方面廣泛宣傳,加強和完善火災預防措施。秋收過程中,做到幫忙不添亂,指導村民精收細收,分類收獲。針對農民普遍關心的糧價問題,多次到市糧食局,了解鐵力、雙豐糧庫糧食收購價格。面對糧價走低,賣糧困難的實際情況,多方聯系糧食收購商或經紀人到村,并與驅車往返200多公里到南岔國家儲備糧庫進行溝通銜接,邀請糧庫質檢員、收購員到村,幫助村民測量水稻的含水量和雜質量,進行購銷對接,盡可能地幫助農民解決賣糧難題。當前,"春種"時節,在幫助農民種地的同時,認真做好土地確權登記、貧困戶精準識別、黨員統計、征兵動員等各項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向村民宣傳國家政策,特別是糧食收儲、生豬養殖行情、種植結構調整等,引導農民對接市場,搞好經營。同時,注重了解、化解村民各種矛盾和糾紛,在土地承包、戶口遷移、鄰里糾紛、民政救助、信訪等方面,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帶著感情做好解釋、解答和處理,化解糾紛十余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特別是妥善處理了群眾反響極大的公交線路取消問題,經與公交公司多方協調和爭取,確保了通村公交車的正常運營,方便了村民出行、學生上學。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村級黨組織生活亟待豐富和完善,黨員培養方式有待探索和創新。主要表現在:組織生活的頻率和質量還有待提高,黨組織建設還需加強,特別應豐富組織生活方式方法和節奏,確保每次黨的組織生活不僅僅是開會傳達文件、舉手劃票表決,注重有實質內容、實際效果的組織生活,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不變味、不走調。通過嚴肅的黨內組織生活,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在黨員和村后備干部培養方面,應重點從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原轉業軍人、群眾威望高、綜合素質好的年輕人中選拔,參與村居管理,加強跟蹤培養,儲備后備力量。
(二)村集體經濟薄弱,開展公益事業捉襟見肘。目前村集體經濟除村部部分房屋租賃收入應付電費、取暖等日常基本開支之外,沒有結余。村集體開展修路、維修水利、貧困救助、捐資助學等公益事業,只能靠上級轉移支付,發動村民集資或向對口部門爭取,因此想為村民更多更好的開展公益性事業較為困難。村黨支部開展訪貧問苦等活動,經常也受制于沒有經費的困擾。同時,由于村集體用地均已承包到戶,沒有機動地,發展集體經濟受到沒有生產、經營場所等條件的制約。
(三)村民素質有待提高,市場化、專業化農民有斷檔的危險。農民素質普遍有待提高,在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的絕大多數是60后和70后,也就是"4050"甚至60人員,年齡結構偏大。80后、90后年輕一代通過求學、外出打工、做生意等等,基本在城市生活,脫離了農業生產一線,農業生產真可謂后繼乏人,新生代、新時代、市場化、專業化的農民亟待培養。村民發展家庭經濟普遍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非常嚴重,凡事都等國家政策和社會的救助,甚至惦記著村里的集體資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基層一線特別是農村一線是了解實際、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的好課堂,也是磨練作風、提高能力、增長才干的大考場。到基層工作是一種難得的人生際遇。我將謹記市委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飽含對農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切切實實把立足點放到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上。
(一)明確工作導向,認真抓好黨建工作。在嚴格執行各項黨建制度的前期下,豐富組織生活方式方法和節奏,注重有實質內容、實際效果的組織生活。重點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方面,我將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和全村黨員從"學、做、改、干"四環節入手,全力以赴在抓農時、謀發展、惠民生中做好學習教育,確保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實現轉化升級。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夯實"學"這個基礎。高中階段,我就加入了黨組織,我將發揮黨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優勢,向村民學習黨組織在農村開展業務的能力,互相取長補短。二是突出知行合一,抓住"做"這個關鍵。以"四講四有"為標尺,發揮黨員在為民服務、推進發展上的作用。三是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改"這個重點。針對村民對村黨支部、村兩委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做到警鐘長鳴,高度重視,認真整改,杜絕不穩定、不和諧因素。四是注重教育實效,體現"干"這個目的。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筑牢村黨支部在這個村集體事務中的戰斗堡壘。確保黨員在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精準脫貧攻堅三個"一號工程"中走在前列、干在實處。
(二)注重工作實效,認認真真干好幾件實事。一是著力打造鐵力紅光綠色蔬菜第一村的品牌。在保證銷售渠道暢通的前提下,聯合蔬菜種植大戶,籌備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創新管理模式和營銷手段,引導更多的村民做到規模化、綠色化種植,通過統一銷售服裝、統一打造品牌、公開公示生產過程等措施,在鐵力市乃至伊春市打造"紅光"綠色蔬菜的品牌。同時,研究創建家庭農場,讓紅光蔬菜成為鐵力市民"菜籃子"主打品種,努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二是認真謀劃脫貧致富項目。認真做好前期論證,搞好市場調研,編制項目建議書,因地制宜謀劃發展鄉村旅游業和養老服務業。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發展蔬菜等農產品采摘、農家樂體驗等集餐飲、娛樂于一體的旅游項目。謀劃建設生態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因地制宜地建設特色農家院,提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養老養生服務,打造結構合理、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烈的鄉村服務產業。三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多與鐵力工業園區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對接,按照市場需求,開展水稻、玉米新品種種植試點,引導部分村民或村干部帶頭先行先試,待條件成熟時廣泛推開。宣傳推廣當前在平貝種植、蔬菜種植中較為成功的典型經驗,鼓勵其他有意愿的村民學習和借鑒。四是做好"農村淘寶"項目的運營工作。研究將讓村里的綠色大米、綠色蔬菜、笨雞、笨鵝、笨豬肉以及粘玉米等更多急待開發的農副產品通過網絡銷往更廣闊的市場,為未來村民增收致富開拓新路。
(三)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多想辦法,多干實事,幫助村內現有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和扶持有創業意愿的年輕人在村里創業發展,多渠道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做好村務民主管理,關注關心幫扶低保、五保、困難戶以及留守群體;有針對性地實施精準扶貧工作,大力推廣各類農村發家致富實用技術和本領,通過多種途徑帶領廣大村民致富奔小康。同時,積極爭取各級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開展村屯環境整治,改善鄉親生活環境,對村內道路交通、給排水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在美化、亮化、綠化建設上進一步完善,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駐村第一書記工作述職報告】相關文章:
駐村第一書記述職報告12-30
駐村工作隊員駐村工作述職報告02-23
駐村工作述職報告01-08
駐村述職報告02-20
駐村第一書記述職報告(13篇)01-09
駐村第一書記述職報告13篇12-30
駐村第一書記述職報告11篇01-16
駐村第一書記述職報告12篇01-16
駐村第一書記述職報告(12篇)01-16
駐村第一書記述職報告8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