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開題報告>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

    時間:2022-07-29 07:54:44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一)
      
      一、如何選擇問題
      
      我一起縈繞于懷的,是在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一年多時間里,導師薛瀾教授反復追問的一個問題:“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為什么發展不起來!毖蠋焼栴}以其特有的儲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惱火又懊喪:這么簡單的道理,這么明顯的答案,到底哪兒不對了?
      
      奧妙就在于提出問題的“層次”。不同于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集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范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極少有碩博論文是創造新理論的,能這樣當然最好,但難度很大。我們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因此,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審視我最初提出的問題“中國半導體產業為什么發展不起來”,這僅僅是對現象的探詢,而非有待求證的理論命題。我的理論命題是:“中國產業政策過程是精英主導的共識過程嗎?”在這個命題中,“政策過程”、“精英政治”、“共識訴求”三個術語勾勒出研究的理論大體范圍和視角。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筍”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紛繁復雜的現實背后,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理論思維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過初學者也不必望而卻步,大體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劃定一個“興趣范圍”,如半導體產業、信息產業、農村醫療、高等教育體制等,廣泛瀏覽相關的媒體報道、政府文獻和學術文章,找到其中的“癥結”或“熱點”。第二步,總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從哪些理論視角來分析“癥結”或“熱點”、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如公共財政的視角、社會沖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問題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研究空間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論是否無法解釋中國的問題?或者同一個問題能否用不同的理論來解釋?或者理論本身的前提假設、邏輯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點。不過還要注意我們研究在規定的一到兩年時間內,是否可能完成?資料獲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陳述問題?陳述問題實質上就是凝練核心觀點的過程。觀點應當來自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總結,而不是為了套理論而“削足適履”。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動態的、豐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當的術語、準確的邏輯表述出來呢?雄心勃勃的初學者往往提出宏偉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議是盡可能縮小研究范圍、明確研究對象,從而理清對象的內存邏輯,保證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范的學
      
      術論文。如“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研究”就是一個非常含糊的陳述,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收縮話題:( 1 )時間:從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對象:政府的叛亂者和決策行為,而不是市場、企業、治理結構等;( 3 )視角:政治和政府理論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號文件和《電子振興》,這是發生在 1980 - 2000 年間半導體政策領域的兩個重大工程和兩個重要文件。通過這樣的明確界定,我們將目光集中在“政策過程”、“精英”、“共識”幾個顯而易見的概念上,問題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時,問題清楚了,我們在篩選信息和資料時也就有了明確的標準,在這個“信息冗余”的時代,能夠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 如何做文獻綜述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與“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于“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拔墨I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 Review 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復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來說說怎么做文獻綜述。雖說,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準,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眾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后“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松查詢到。
      
      技巧二: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來卻找不著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仆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同時,對于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干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催^一些文獻以后,我們有很強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為壯觀。仿佛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我寫過十多萬字的文獻綜述,后來發覺真正有意義的不過數千字。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辟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于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曲徑通幽”不知所終了。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么問題,人家是怎么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寫開題報告
      
      問題清楚了,文獻綜述也做過了,開題報告便呼之欲出。事實也是如此,一個清晰的問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和專家幫我們判斷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許多人往往花費大量筆墨鋪陳文獻綜述,但一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但寥寥數語、一掠而過。這樣的話,評審老師怎么能判斷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對你的研究方法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呢?
      
      對于不同的選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嚴謹規范的學術研究,必須以嚴謹規范的方法為支撐。在博士生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有些老師致力于傳授研究方法;有的則突出討論方法論的問題。這都有利于我們每一個人提高自己對研究方法的認識、理解、選擇與應用,并具體實施于自己的論文工作中。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二)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應用寫作
      
      導師:董教授
      
      研究生:李**
      
      論文題目:行政溝通視角下的政務信息寫作
      
      開題報告日期:****
      
      一、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ㄒ唬┱n題來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我國政務公開進程的不斷加快,行政溝通在行政活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行政決策和信息交流中的作用凸顯。而隨著政府職能從全能向有限、從管理型向服務型、從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速度的不斷加快,以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作為影響領導決策的政務信息顯得越來越重要。自產生以來,政務信息就擔負著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的作用,隨著信息工作的發展和時代的不斷變化,政務信息的這一作用一直被作為信息作用的重點,這也是政務信息寫作和處理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信息工作作為一項專門工作開始于198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向中央全面報送信息。在此之前,信息工作則分散在簡報工作、會務工作、信訪工作、資料工作、綜合情況工作等具體工作,工作雜亂無章,十分不規范。而隨著信息工作的不斷改革發展,黨政信息的寫作及處理工作已經步入正軌。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政務信息既是行政溝通的重要手段又是行政溝通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又可以加強各單位之間的聯系,加強溝通、通報信息,提高行政效率。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行政溝通手段的不斷擴展以及政務信息的多樣化,側重于行政溝通視角的政務信息寫作出現了新的變化,其寫作方法和寫作內容以及文體形式日益多樣化。但長期以來,信息工作雖然受到重視但理論上的不足開始顯現,尤其是從寫作學和文章學上看,政務信息寫作理論和文體理論并沒有形成體系,因而在行政溝通日益多樣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政務信息的寫作和處理理論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溝通障礙,不僅沒有發揮其在行政溝通中的作用反而成為了溝通的桎梏。在政務信息產生發展的這段時期內,許多的專家學者和辦公室工作人員一直在探索信息工作的發展思路以及政務信息寫作的技術,其中取得了很大的學術成就,也有效地指導了政務信息寫作和處理活動的進行。但對政務信息寫作的研究生主要側重于對其寫作技術的研究而對政務信息的文本以及寫作思想的研究較少,也沒有將政務信息的寫作研究與具體的行政實踐結合起來,影響了研究效果。在我國現在使用的政務信息文體樣式不一而作用卻大同小異,使用缺乏規范性,統一性不強,這也加大了信息處理的難度。隨著社會的進步,行政改革的深入以及新媒介的發展,政務信息的發展也出現了新的特點,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在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為政務信息的寫作理論進行必要的補充,為這一文種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實現信息的有效溝通、提高行政效率。
      
      鑒于政務信息寫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務信息在行政溝通視角下寫作理論的缺失以及政務信息自身在文體的定位和寫作方面的理論欠缺,以及新媒介發展情況下政務信息寫作理論支撐的構建不足,其理論研究的空間相對較大,在導師的引導下我將行政溝通視角下的政務信息寫作作為碩士論文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夠為豐富政務信息的寫作理論做出淺薄的貢獻。
      
     。ǘ┱n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行政溝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環節,而政務信息則是行政溝通的重要內容也是行政溝通的重要手段。并且基于政務信息實現的有效行政溝通對行政管理和政府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實在行政體制改革和信息日益發達的今天,行政溝通視角下的政務信息寫作和處理的作用凸顯。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在于通過行政溝通這一視角對政務信息寫作的研究進一步探討政務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寫作上的特點,完善政務信息的寫作及文體理論。同時探討政務信息寫作在行政管理中作用,探討實現行政有效溝通的政務信息寫作方法及理論,為新媒介發展背景下的政務信息寫作做進一步探討,希望對政務信息寫作提供借鑒和理論支撐。
      
      首先,本課題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自政務信息產生到現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在其發展中不斷適應行政管理的需要,但至今,政務信息這一文種的基本理論研究依舊不是很完善。對政務信息的定義以及分類劃分標準不統一,在使用上即寫作和處理上也沒有形成系統等實際情況一直存在,這也是困擾政務信息寫作的一大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務信息的發展。而行政溝通實際上主要就是信息的傳遞與處理而政務信息正迎合了行政溝通的需要,既承載了行政溝通的內容又充當了行政溝通的手段,把政務信息寫作放到行政溝通的視角下進行研究主要是把政務信息的寫作放到具體的行政環境中,探討實現行政有效溝通的政務信息寫作。就此來看,本課題在理論上將會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政務信息寫作的基本理論,從行政溝通的角度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整合并在新媒介發展的背景下研究政務信息寫作的新特點,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其次,本課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當今政務信息發展的潮流,對政務信息寫作的具體實踐有一定的意義,即本課題有其自身的現實意義。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各機關單位基本都有政務信息的寫作和處理機制,但政務信息質量不高、處理不及時以及因為政務信息使用的不同意造成的處理困難等情況一直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政務信息這一文種的寫作及處理理論不健全所致。而本課題將探討的即是基于行政溝通視角的政務信息寫作,對解決當今政務信息寫作過程中出現的文體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ㄒ唬﹪鴥韧庋芯楷F狀
      
      中國現代寫作理論誕生于“五四”以后。在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一批從語言學、修辭學分離出來的初具現代品格的研究寫作的著作。陳望道的《作文法講義》是現代寫作理論的開山之作;葉圣陶的《作文論》、夏丐尊和劉薰宇的《文章做法》等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論著。我國現代政務信息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順應黨和國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產生的,經過進三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了與其自身相適應的寫作方法。自產生以來,政務信息寫作的秘書人員和一些學者都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了相關研究,是政務信息的寫作逐漸成形,也為政務信息的發展奠定了相關理論基礎。隨著政務信息工作日益受到重視,政務信息寫作方面的研究也開始逐漸升溫,在政務信息寫作理論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成果。
      
      當前政務信息寫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時,成果并不是十分顯著,在專著方面單純研究政務信息寫作的只有兩部,其他有的研究公文寫作的專著中個別的將信息寫作列為了其中某一章節,還有的作品中涉及到了政務信息寫作的某一文種,因此研究成果并不是很豐富。論文和期刊方面較專著相對多一些,主要刊載在研究應用寫作的雜志《應用寫作》、《秘書》、《秘書之友》以及研究行政管理的《中國行政管理》和其他專業性較強的雜志上,數量也不是十分可觀。以《應用寫作》雜志為例,在發布在網絡上的雜志部分內容中,能找到的有關公文寫作敘事研究的文章,只有2002 年第2期中的一篇馬增芳學者所寫的《公文敘事三特點》,在網絡中文數據庫中查找關于公文寫作敘事的文獻數量相較其他公文數量也比較少,在中國知網上以題名查詢,以“公文寫作”為關鍵詞搜索結果為1974條記錄,但其中的內容涉及公文寫作研究的多個方面,如公文寫作教學的研究、古代公文寫作研究、公文寫作思維分析研究等等,單純關于“公文寫作”和“敘事”為關鍵詞,所能找到的文獻的只有3篇,由此也可以看出公文寫作敘事研究成果的匱乏。
      
      1.研究成果
      
     。1)專著方面:
      
      1994年,陜西省渭南市韓國強同志所著的《黨政信息工作通論中》對黨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論進行了系統地闡述,詳細論述了黨政機關的信息網絡建設、信息采集、信息寫作、信息編輯、信息調研、機關信息工作的運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員素質的培養等項工作的基本特點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書中還探討了黨政信息進一步發展的幾個重要問題,并對黨政信息在新時代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為適應政府機構改革和建設服務型政府過程中黨政信息的轉變,為為黨政信息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著作中,韓國強同志對黨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對黨政信息的采編過程作了詳細敘述。在信息采編包括信息寫作這一環節,作者將黨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將信息工作定位為辦公室的日常工作,顯示出作者對信息工作的重視。但此書是從整個黨政信息工作入手的,黨政信息寫作并不是本書的重點,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寫作技術即細節的分析上。
      
      在杜國強所著的由陜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務信息寫作》就是一本關于政務信息寫作的專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政務信息寫作的相關知識及寫作技巧,在政務信息寫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第一次以專著的形式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專門系統的闡述。該著作對政務信息的闡述比較詳細,書中對政務信息工作也進行了研究,內容也比較全面。涉及了政務信息寫作的整個過程,從主題的確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標題、導語、主體、結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寫作都進行了敘述。而且該書從工商行政管理的實踐出發切入,在體現出理論意義的同時,政務信息寫作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價值。
      
      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楊霞主編的《公文寫作規范與例文解析》一書中有關于政務信息寫作的內容,在該書的第六章信息材料一章中對信息寫作做了闡述。在本章的引言中,作者對信息材料的定義和主要特點以及與正式公文的差異。作者認為,信息材料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各級、各類社會組織收集、整理和傳播各種管理信息的一種常用文字材料。作者認為,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范圍、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次具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適用范圍廣發,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一個組織的管理決策與決策的執行情況,在啟發管理思路、形成管理觀點、輔助管理決策、交流管理信息、溝通管理情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輔助性、參考性作用。作者在文中對信息材料的主要特點作了歸納,主要有三點。一是信息來源地廣泛性,信息材料既有來自上級機關的各種信息,也有來自本機關各部門的信息;既有來自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的信息,也有來自社會中廣大人民群眾的信息;既有來自本國相關單位的信息又有來自國外同類機構的信息,等等。廣泛的信息來源為信息文稿的寫作中材料的比較、鑒別、篩選和提煉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二是信息內容的概括性,因為信息材料大多數直接服務于組織中各個層次的管理者,對信息內容的概括性要求較高。三是信息成果的層次性,信息材料一般是經過加工的材料,根據加工程度、反映問題的深度、參考價值大小等的不同,表現為不同的層次性。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層次分類的標準。作者認為信息材料不是公文,但在現實的公文寫作中使用頻率很高,與公文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法定效力不同、撰寫目的不同、信息內容的性質不同、制發程序不同、發送范圍不同。作者對簡報、大事記和消息的寫作規范進行了闡述。雖然作者的觀點尚需商榷,但是作者對信息材料的觀點還是值得借鑒的。
      
      由郭恩達、葉黔達、周介鈞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行政管理應用寫作》一書中也有關于政務信息寫作的內容。作者在第九章專門對“行政信息文體”做了詳細闡述。作者認為“行政信息文體是指在行政工作中,傳遞信息,反映情況的一種應用文體。它作為信息的載體不僅起到發現問題、反映情況、總結經驗教訓的作用,還可以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是領導機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市領導掌握機關情況、推動工作的重要工具。”作者在文中沒有進行信息的分類只是著重對幾個文中進行了研究,包括調查報告、簡報和信訪分析報告。在對三個文中進行分析時,作者的角度主要是涵義和特點、文中作用、文種分類以及文種寫作,作者從這幾個角度對行政信息文體進行了分析。筆者對作者將調查報告放入行政信息文體有異議,而且對行政信息文體的寫作作者并沒有進行綜合分析,對幾個文種的分析無法總結行政信息文體寫作的普遍適用規律,這也是本章的不足之處。
      
      在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王群所著的《品味公文——公文寫作漫談四十篇》一書中,作者在第31、32、33、34節中談到了信息寫作和信息工作。在第31節的“信息寫談”中作者認為“信息稿件的篇幅短小,內容集中,文字簡潔。這既是信息文體的特點,也是寫作上的基本要求”,而且就作者的觀點來看,在寫法上信息文體是比較靈活的,不像公文那樣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也有其自身的寫作規律。作者著重論述了信息稿件的寫作要求,主要有“主旨集中突出、標題簡潔醒目、內容虛實結合、語言簡練順當”,在這幾個要求中,筆者對“內容虛實結合”存有異議,這有違實用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在第32節“怎樣加工信息稿件”中,作者點名了信息稿件中存在的問題,基本事實準確但表述不當、稿件事實有誤、數字前后矛盾、整體價值偏低但某一部分有一定價值需要摘要、稿件價值高但次長結構欠妥當。作者在文中結合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闡述,并提供了信息加工的步驟和加工方法,加工方法包括內容和辭章兩個方面。在第33節“信息工作與市場經濟”中,作者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黨政信息工作必須適應新的體制,轉變舊的觀念和習慣做法,在思想上有個較大的解放,工作方式有個較大的改進;同時將市場經濟的一些普遍原則,有機地運用到信息工作中,更好地為領導科學決策服務,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北緦米髡咧饕接懙氖鞘袌鼋洕w制條件下信息工作的開展,作者將市場經濟體制的原則與政務信息使用結合起來,是政務信息寫作具有了時代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務信息的改革和發展。在第34節“深層次信息的開發”中,作者提出了根據中央辦公廳的觀點將黨政信息分為“初級信息”和“深層次信息”兩個層次,并指出,這一區分有利于黨政信息內容的深化和質量的提高。并且作者認為“初級信息”和“高級信息”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信息的服務層次和信息的內容上。作者研究了深層次政務信息的開發方法并著重論述了信息調研,提供了信息調研的主要方法即內容擴充法、綜合歸納法、協同調查法、成果轉化法、個案調查法。
      
     。2)論文方面:
      
      在知網上輸入“政務信息”或“黨政信息”可以搜到的期刊、會議以及碩士博士論文一共不超過15篇。就我國在應用寫作研究方面處于前沿的《應用寫作》雜志自1985年至今刊載的關于政務信息寫作的文章總共不超過10篇。而且就目前已發表的論文內容看,研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于寫作技巧上,對政務信息寫作基礎的理論論述不是很多。
      
      《秘書》在1994年第2期發表了江蘇省鎮江市委辦公室朱亮的《黨政信息寫作要點》,作者在政務信息寫作的篇幅結構、背景材料、結尾等要素上著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務信息寫作的規律,文章的著重點是在結構方面,較為簡短,論述不是很詳盡。    1996年在《行政與法》雜志第一期刊載了一篇題為《論黨政信息寫作》為文章,著重論述了黨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類及寫作的注意要點,提出在黨政信息寫作在政策上的觀點和注意事項,主要是宏觀層面上的寫作思想。
      
      《浙江統計》在1999年第6期到2000年第2期連續登載了《政務信息知識簡介》的8篇文章,在這8篇文章中,對政務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務信息的分類、政務信息的作用、政務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則、政務信息的要求以及統計信息的采寫和編報要求進行了介紹。這幾篇文章是從統計角度對我國政務信息的概括和介紹,文章的內容并不深入知識從客觀上介紹了政務信息,
      
      1999年《秘書之友》雜志在第一期刊發了一篇名為《淺談政務信息與一般公文的差異》的文章,作者從自身從事政務信息工作的經驗出發對二者進行了分析比較。作者認為政務信息與一般公文在運作上有很大的區別,著重從四個方面來闡釋了二者的不同,即來源、報送程序、寫法和容量上進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歸結時將政務信息認為是政府系統的內部“情報”,主要作用仍是為領導決策服務。
      
      《秘書》雜志在2008年第8期上刊載了河北省的王東升所創作的一篇名為《淺談黨政信息與新聞寫作之異同的》文章,對信息、信息論以及新聞和二者之間的異同進行了論述。文章對“何為信息和黨政信息”進行了定位,對黨政信息的內涵給出來自己的觀點,但同時他也認為黨政信息發展至今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在文中作者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了黨政信息的特點。然后,對比新聞的概念和特點,作者將二者做了對比,找出了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主要集中在黨政信息的新聞性上,而不同點主要是政務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則上的內容。就作者的而研究來看,之所以將二者進行對比也是認為黨政信息與新聞存在共同點,認為黨政信息不是新聞但具有新聞的性質。
      
      《重慶行政》在2010年第一期上發表了重慶市委黨校葛雅蘭的《黨政信息的寫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從寫作策略和寫作技術上都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了分析。文種點明了政務信息主體的3中寫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對政務信息的集中類型,但還是沿用了以往作者的分類方法和分類標準并對各個類型的結構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對信息中背景的設置和結尾的寫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結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設計到了信息寫作的細節尤其是背景的設置和結尾的結構和形式。
      
      (3)會議政策方面:
      
      1985年1月,全國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座談會明確提出,信息工作是辦公廳(室)的一項重要任務,并要求信息工作要“從單純地收發傳遞信息轉變為既收發傳遞又綜合處理信息”。
      
      1986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召開部分省區市和中央部門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座談會,專題討論了信息工作,各級黨委辦公廳(室)向上級黨委、各地區各部門向中央報送信息的工作相繼全面展開。
      
      1995年6月的省區市黨委辦公廳信息工作交流會,都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和特點,再次強調信息工作的“三項重點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質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間由中央辦公廳下發了《報送重要信息實施辦法》和《關于進一步加強信息工作的意見(試行)》。自此,我國的黨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對日后政務信息的發展至關重要。
      
      2.研究中的不足
      
      在我國1998年提出并確定政務信息的概念至今,政務信息工作及其理論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在一些涉及政務信息寫作問題的論說中,往往借鑒的多是新聞學的理論和知識,尚未形成政務信息本身的鮮明特點,對政務信息結構的識別和認定尚處于“霧里看花”階段,在寫作上無定式、審核上無尺度、評價上無標準,以致限制了政務信息寫作學的形成與發展。
      
      從目前已發表的可以見到的著作來看,專門研究政務信息寫作的專著是十分少見的,至今也只有兩部,為韓國強所著的《黨政信息工作通論》和杜國強所著的《政務信息寫作》,而且其中前者所陳述的理論和觀點主要涉及的是黨政信息工作,寫作并不是其主要內容,而后者雖然主要是論述寫作,在對政務信息寫作理論作了構建的同時并沒有深入探討,主要是解決如何寫的問題。由此來看,政務信息寫作方面的理論支撐并不是十分完善、基礎并不深厚。
      
      論文方面,從寫作角度政務信息寫作的也有,但沒有深層次的從寫作角度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探討,尤其是將行政管理活動與政務信息寫作聯系起來研究的基本沒有。從中國知網上可以收集到的有關文章來看,基本上都是從寫作技巧方面入手進行的研究,對政務信息寫作的理論構建的作用并不明顯。
      
      鑒于此,筆者試從行政溝通角度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分析研究,以求在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上做出一點有益探索,為寫作學科以及其他學科的發展稍盡綿薄之力。
      
      (二)研究內容
      
      第一章  緒論
      
      一、引言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目的和意義
      
      四、研究方法與寫作框架
      
      第二章  政務信息寫作與行政溝通
      
      一、政務信息概述
      
     。ㄒ唬┬姓䴗贤ǖ母拍詈头秶缍
      
      (二)政務信息的內涵及外延分析
      
      二、政務信息的文體定位
      
     。ㄒ唬┱⻊招畔⒌奶匦约肮τ梅治
      
     。ǘ┱⻊招畔⒌奈捏w現狀
      
      1.現行常用文種分析
      
      2.政務信息與其他公文對比分析
      
     。ㄈ┱⻊招畔⑽捏w性質
      
      1.政務信息的政治性
      
      2.政務信息的新聞性
      
      3.政務信息的內部性
      
     。ㄋ模┱⻊招畔⑴c新聞消息比較
      
      1.文體性質
      
      2.內容選擇
      
      3.寫作策略及技巧
      
      三、政務信息寫作對行政溝通的必要性和理論基礎
      
     。ㄒ唬┱⻊招畔π姓䴗贤▽崿F的必要性
      
      1.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掌握大量信息材料
      
      2.領導決策要求信息的充分供給
      
      3.行政溝通功能實際就是信息溝通功能
      
      4.信息化條件下的行政溝通要求復雜信息的有效處理
      
     。ǘ┱⻊招畔懽鲗π姓䴗贤▽崿F的理論基礎
      
      1.政務信息寫作目的與決策制定理論
      
      2.拉斯韋爾模式與政務信息寫作活動因素
      
      3.行政溝通信息接受理論與政務信息寫作策略
      
      4.寫作活動的“三環互動”與行政溝通信息傳遞與反饋
      
      第三章  行政溝通過程與政務信息寫作的融合
      
      一、行政溝通要素與政務信息寫作活動因素的交集
      
     。ㄒ唬┬姓䴗贤òl動者與政務信息寫作主體素質的構建
      
      1.行政溝通發動者與政務信息寫作主體的一體性
      
      2.主體能力的構建
      
      3.主體素質的構建
      
     。ǘ┬姓䴗贤▋热菖c政務信息寫作客體的范圍
      
      1.行政溝通內容與政務信息寫作對象的一致性
      
      2.行政溝通內容到政務信息寫作客體的轉換
      
      二、行政溝通效果對政務信息寫作的要求
      
      (一)行政溝通有效性對政務信息寫作選題的限定
      
     。ǘ┬姓䴗贤ㄐЧ麑φ⻊招畔懽鬏d體選擇的制約
      
      1.行政溝通效果與政務信息的傳布范圍
      
      2.不同效果與傳布范圍要求下政務信息寫作的文本選擇
      
      三、政務信息寫作中行政溝通障礙因素的規避
      
     。ㄒ唬┱⻊招畔懽髦幸桩a生行政溝通障礙的因素分析
      
      1.寫作主體與受體心理障礙
      
      2.寫作客體價值判斷與實際需要的偏差
      
      3.文本表現風格與行政溝通風格出現偏差
      
     。ǘ┱⻊招畔懽髦黧w與受體心理障礙的克服
      
      1.寫作主體與受體行政地位心理對等的實現
      
      2.寫作主體與受體好惡態度公共化的消解
      
     。ㄈ┱⻊招畔懽鲗ο髢r值的準確判斷
      
      1.行政溝通角度政務信息寫作對象的價值評判標準
      
      2.行政決策的參考價值要求寫作對象具有廣泛影響力
      
      3.政務信息的行政指導意義要求寫作對象典型化
      
     。ㄋ模┱⻊招畔懽魑捏w選擇與行政溝通效用的吻合
      
      1.行政效用與文本模式的適用
      
      2.不同效用要求下文體選擇依據
      
      (五)行政溝通風格與政務信息寫作語體風格的契合
      
      1.行政溝通風格特點對行政溝通的影響
      
      2.適當地運用修辭手段,提高語言的表現力
      
      3.合理地選擇事實材料,增強語言的說服力
      
      第四章  新媒介背景下政務信息寫作的發展趨勢
      
      一、 新媒介的產生與行政溝通方式的變化
      
     。ㄒ唬 信息化條件下行政溝通手段的多樣性與電子公文
      
      1.傳統行政溝通手段向電子政務溝通模式發展
      
      2.電子政務信息溝通對政務信息寫作發展趨勢的影響
      
     。ǘ 新媒體的產生與政務信息寫作媒體的多元化
      
      1.新媒體的產生對傳統政務信息寫作的影響和沖擊
      
      2.政務信息寫作與新媒體下的行政溝通相適應的解決策略
      
      二、政務信息寫作發展的電子化趨向
      
     。ㄒ唬┱⻊招畔懽髻Y源的網絡化
      
     。ǘ┱⻊招畔懽鞯姆蔷性化
      
     。ㄈ┱⻊招畔懽髂J降臉藴驶
      
      1.寫作格式的標準化
      
      2.寫 作語言的規范化
      
      3.政 務信息載體界限的模糊化
      
      第五章  結論及前景
      
      一、總結和歸納
      
      二、研究中的不足及前景
      
     。ㄈ┭芯糠椒ê退悸
      
      1.研究方法
      
      本課題在研究時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與本課題中行政溝通和政務信息相關的文獻,并進行閱讀、分析,從中得出對本課題的理論性認識,為課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概念分析法
      
      通過對搜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閱讀、分析、總結,從中得出本課題主要研究對象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其內涵和外延。主要是行政溝通視角下的政務信息寫作如何定位以及政務信息的文體歸屬,并從行政溝通角度對政務信息進行在分類,使之更能適合當前行政溝通的需要。
      
     。3)調查研究法
      
      通過對有關行政機關及事業單位現行的政務信息寫作和處理狀況進行調查,了解目前政務信息寫作及處理的現狀、政務信息的運行模式以及當前政務信息的要求和原則,并對當前的政務信息寫作加以細致分析,找出當前政務信息寫作的規律,并對新媒體背景下政務信息寫作的發展趨向進行分析總結。
      
     。4)個案研究法
      
      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政務信息包括動態信息、綜合信息等等,而且其載體形式多樣,所以不可能窮盡所有類型文章,為了便于研究,同時也為了能夠深入的研究,只能從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來加以論證和分析。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級進行研究從而抽象出整個類別的特點和性質。
      
     。5)系統科學法
      
      從寫作學科在整體上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研究,政務信息不管歸于什么門類,其寫作最終要受到寫作規律的制約,寫作行為也要在寫作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例如,政務信息寫作行為系統也存在寫作主體、寫作客體以及寫作載體和寫作受體等內容,在寫作時也要按照寫作過程的要求進行。從整個寫作學科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更明顯地發現政務信息寫作的個性特點,而且在研究過程中可以用寫作學和行政管理學的理論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分析,這樣在既定理論上得出的結論更加準確。
      
     。6)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政務信息寫作涉及到寫作學以及行政管理學等學科的內容。寫作學本身屬于綜合性邊緣學科,涉及到哲學、心理學、美學、思維學等等,而行政管理學同樣也是綜合性學科,涉及到社會學、政治學、行政學、管理學等等。而從行政溝通角度來談政務信息寫作也是兩個不同學科的相互交叉。這樣由于筆者研究的角度是從行政溝通角度來研究政務信息寫作,就不可避免的采用此方法。但就本課題的研究重點來看,內容涉及較多的仍是寫作學科。
      
      2.研究思路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大致為以下幾個階段:
      
      (1)廣泛搜集、閱讀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專著,對有關本課題的理論觀點進行了解,充分占有資料,為課題研究進行初步的理論準備;主要是根據以往的研究理論對政務信息的內涵和外延進行分析,在行政溝通的視角下對政務信息進行重新定位。
      
     。2)對上階段所積累的理論觀點和有關實踐的原始性資料進行梳理,理清這些龐雜觀點和資料的脈絡,進行歸納、總結和概括,為下一階段的分析做好準備。
      
     。3)在上階段的基礎上,結合導師的指導對理論觀點和相關的實踐現狀進行初步分析,找出本課題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基礎,使本課題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和實踐上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而確定研究對象、目的及意義。同時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對研究內容形成大致的構想。
      
     。4)上述三個階段是本課題研究的基礎性工作。下述兩個階段則是整個研究過程的重點。此階段針對最初構想的研究內容,進一步深入地研讀理論文獻,進行文獻分析,運用個案分析法和系統科學方法以及跨學科研究方法對行政溝通視角下的政務信息寫作從行政學和寫作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重新定義和劃分,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進而較科學地對政務信息的寫作策略和技巧進行分析和研究。
      
     。5)進一步論證上一階段研究所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針對發現的問題,繼續進行文獻搜集閱讀和實踐調查分析,聽取導師意見,修正觀點和辦法,并對論文進行填充,完善論文觀點。
      
      三、經費來源及概算
      
      階段項目
      
      數額(元)
      
      用途
      
      資料與調研費
      
      1700元
      
      購買借閱書籍資料及外地調研經費
      
      裝訂復印費
      
      300元
      
      打印復印所需資料及論文
      
      送審及答辯
      
      500元
      
      送審及答辯費用
      
      經費來源:研究生培養費
      
      四、主要設備、儀器及材料,實驗地點或協作單位
      
      主要設備:電腦、打印機、校園網
      
      主要材料:與課題相關的書籍、雜志、學術會議論文、優秀碩博論文等
      
      主要搜集資料地點:中國國家圖書館
      
      吉林省圖書館
      
      長春市圖書館
      
      長春理工大學圖書館
      
      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資料室
      
      五、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綜述(不少于2000字。并列出25篇重要的參考文獻,其中外文10篇)
      
      政務信息自產生以來作為領導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各部門之間溝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各相關部門的重視,不少信息工作人員和學者也對其寫作規律和處理方法進行了探討。其中圍繞政務信息寫作技巧的占多數,也有的學者研究了政務信息寫作的內涵、外延以及文體性質,有的將政務信息寫作與新聞消息寫作相對比來探討其寫作形式和方法。以上這些研究都為政務信息的相關理論提供了幫助。近幾年,隨著政府對信息工作的日益重視,也出現了關于政務信息寫作的專著,論文數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加,側重點也有所改變,可是研究政務信息失真的原因等內容,加深了人們對政務信息寫作的認識。而且隨著行政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和新媒體的發展演進,著重從行政管理和新媒介傳播方面研究政務信息的成果不斷出現,為加快政務信息寫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關于政務信息工作的研究
      
      我國現代政務信息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順應黨和國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產生的,經過進三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已經形成了與其自身相適應的寫作方法。自產生以來,政務信息寫作的秘書人員和一些學者都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了相關研究,是政務信息的寫作逐漸成形,也為政務信息的發展奠定了相關理論基礎。
      
      1985年1月,全國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座談會明確提出,信息工作是辦公廳(室)的一項重要任務,并要求信息工作要“從單純地收發傳遞信息轉變為既收發傳遞又綜合處理信息”;1986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召開部分省區市和中央部門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座談會,專題討論了信息工作,各級黨委辦公廳(室)向上級黨委、各地區各部門向中央報送信息的工作相繼全面展開。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以及行政體制改革的不斷進行,政務信息寫作業隨之進入了新時期。1995年6月的省區市黨委辦公廳信息工作交流會,都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和特點,再次強調信息工作的“三項重點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質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間由中央辦公廳下發了《報送重要信息實施辦法》和《關于進一步加強信息工作的意見(試行)》。自此,我國的黨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對日后政務信息的發展至關重要。
      
      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新的歷史條件對政務信息有了新的要求,對政務信息的寫作和處理提出了新標準,并注意到信息失真的問題。(www.baimashangsha.com)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的《新時期機關信息工作》以及長期從事黨政信息工作和研究的袁慶學同志的新著《創新與超越———縱論21世紀機關信息工作》都是這一時期政務信息研究新理論的總結和體現。
      
      在我國著名的秘書學研究專家錢世榮先生的《我國黨政信息工作研究20年述略》一文中對我國自1984年政務信息產生至今的發展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但其側重點在黨政信息工作與研究。根據錢先生對我國黨政信息工作的總結,可以將20余年的發展歷程概括為“五年促‘轉變’,十年抓‘重點’,新世紀追求‘創新與超越’”。在文中,錢先生對各個階段黨政信息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做了一下總結,把握住了20多年來黨政信息研究的主要脈絡,并在文中指出了政務信息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并對信息技術時代的政務信息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從政務信息研究的歷程來看,錢世榮先生的這一論文對20年的政務信息研究做了總結的同時也對未來的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頗具見的,可以看作是政務信息研究的一次大總結。
      
      1994年,陜西省渭南市韓國強同志所著的《黨政信息工作通論》中對黨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論進行了系統地闡述,詳細論述了黨政機關的信息網絡建設、信息采集、信息寫作、信息編輯、信息調研、機關信息工作的運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員素質的培養等項工作的基本特點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書中還探討了黨政信息進一步發展的幾個重要問題,并對黨政信息在新時代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為適應政府機構改革和建設服務型政府過程中黨政信息的轉變,為為黨政信息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著作中,韓國強同志對黨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對黨政信息的采編過程作了詳細敘述。在信息采編包括信息寫作這一環節,作者將黨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將信息工作定位為辦公室的日常工作,顯示出作者對信息工作的重視。但此書是從整個黨政信息工作入手的,黨政信息寫作并不是本書的重點,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寫作技術即細節的分析上。
      
      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環境下的政務信息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第16期刊載的一篇文章《試論網絡時代的政務信息管理》中為我國新時代的政務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文章著重從電子政務信息角度入手來分析,探討了電子政務信息的內涵以及分類,對電子信息化條件下的政務信息運行過程進行了分析,是與當前政務電子化結合比較緊密的一篇文章。
      
      關于政務信息文體的研究
      
      隨著政務信息的興起和地位日益重要,許多專家學者開始從政務信息的源流發展上進行研究以期對當今的政務信息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導,但這類的研究成果不是很豐富。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江蘇省政協辦公廳的林濤同志的一篇論文,在其發表的《中國古代政務信息的產生和演進》一文中對我國古代的政務信息產生和演進進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古代政務信息的源流。在文中,林濤認為在原始社會時期的氏族部落已經具備了政府機構的雛形,而政務信息作為政府“實行行政管理的必然產物”也伴隨著政府的產生和產生,作者認為,“在氏族部落首領統一指揮下,有組織地傳遞著定向、有序的信息便是政務信息的萌芽”。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國家權力機構和政府行政管理機關的建立和不斷發展,政務信息也隨著行政管理的需要不斷發展。在文中,坐著將其演化分為三個階段,即奠基時期、確立時期和完善時期。在政務信息的流變中,作者著重闡述了政務信息的發展演變的動力和政務信息的傳播形式。
      
      而我國現代政務信息自1984年開始使用到現在,多數學者將其定位為事務性公文,但也有的學者認為其是帶有公文性質的新聞類文體。自產生開始,政務信息的文體一直處在爭議中,但在后來的論調中有的學者提出,政務信息文體應為公文而在寫法上應該與新聞消息的寫作時相同的,也就是政務信息是借公文之殼而具新聞消息之實,但也有工作人員可學者提出了不同見解。
      
      《秘書》雜志在2008年第8期上刊載了河北省的王東升所創作的一篇名為《淺談黨政信息與新聞寫作之異同的》文章,對信息、信息論以及新聞和二者之間的異同進行了論述。文章對“何為信息和黨政信息”進行了定位,對黨政信息的內涵給出來自己的觀點,但同時他也認為黨政信息發展至今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在文中作者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了黨政信息的特點。然后,對比新聞的概念和特點,作者將二者做了對比,找出了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主要集中在黨政信息的新聞性上,而不同點主要是政務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則上的內容。就作者的而研究來看,之所以將二者進行對比也是認為黨政信息與新聞存在共同點,認為黨政信息不是新聞但具有新聞的性質。
      
      《浙江統計》在1999年第6期到2000年第2期連續登載了《政務信息知識簡介》的8篇文章,在這8篇文章中,對政務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務信息的分類、政務信息的作用、政務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則、政務信息的要求以及統計信息的采寫和編報要求進行了介紹。這幾篇文章是從統計角度對我國政務信息的概括和介紹,文章的內容并不深入知識從客觀上介紹了政務信息,但也為人們了解政務信息提供了的借鑒。就文章內容來看,其中的觀點基本也與《淺談黨政信息與新聞寫作之異同的》對政務信息的定位大同小異。
      
      1999年《秘書之友》雜志在第一期刊發了一篇名為《淺談政務信息與一般公文的差異》的文章,作者從自身從事政務信息工作的經驗出發對二者進行了分析比較。作者認為政務信息與一般公文在運作上有很大的區別,著重從四個方面來闡釋了二者的不同,即來源、報送程序、寫法和容量上進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歸結時將政務信息認為是政府系統的內部“情報”,主要作用仍是為領導決策服務。
      
      關于政務信息寫作的研究
      
      政務信息自產生起就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而如何突出其作用出了處理環境之外寫作是重中之重。按照裴顯生先生在《基礎寫作》中隊寫作過程的范圍界定將寫作范圍分為“準備階段”和“運行階段”,將調查到反饋都納入到了寫作的范疇,根據這一理論,政務信息的寫作過程也從發現信息源到信息寫作完成都屬于寫作過程。對政務信息寫作的研究主要其中在調查捕捉、采編、寫作技術、寫作策略及何如預防信息失真等方面,這方面的研究以研究寫作技術為多,大多都是進入寫作狀態后的細節的分析,例如政務信息標題的擬制、語言的運用等。
      
      近幾年各級黨委政府是強調報送信息的重要性,政務信息已經成為行政機關不可缺少的需求之一,順應這一要求,許多專家學者對政務信息的寫作進行了研究。在杜國強所著的由陜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務信息寫作》就是一本關于政務信息寫作的專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政務信息寫作的相關知識及寫作技巧,在政務信息寫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第一次以專著的形式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專門系統的闡述。該著作對政務信息的闡述比較詳細,書中對政務信息工作也進行了研究,內容也比較全面。涉及了政務信息寫作的整個過程,從主題的確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標題、導語、主體、結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寫作都進行了敘述。而且該書從工商行政管理的實踐出發切入,在體現出理論意義的同時,政務信息寫作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價值。
      
      1996年在《行政與法》雜志第一期刊載了一篇題為《論黨政信息寫作》為文章,著重論述了黨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類及寫作的注意要點,提出在黨政信息寫作在政策上的觀點和注意事項,主要是宏觀層面上的寫作思想。《秘書》在1994年第2期發表了江蘇省鎮江市委辦公室朱亮的《黨政信息寫作要點》,作者在政務信息寫作的篇幅結構、背景材料、結尾等要素上著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務信息寫作的規律,文章的著重點是在結構方面,較為簡短,論述不是很詳盡。
      
      《重慶行政》在2010年第1期上發表了重慶市委黨校葛雅蘭的《黨政信息的寫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從寫作策略和寫作技術上都對政務信息寫作進行了分析。文種點明了政務信息主體的3種寫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對政務信息的集中類型,但還是沿用了以往學者的分類方法和分類標準對各個類型的結構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對信息中背景的設置和結尾的寫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結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這片文章中作者設計到了信息寫作的細節尤其是背景的設置和結尾的結構和形式。
      
      參考文獻:
      
      [1]路德慶。中國寫作學大辭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1
      
      [2]路德慶。普通寫作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3]林可夫。現代寫作學:開拓與耕耘[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12
      
      [4]陳國安。現代寫作學引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 2002.8
      
      [5]馬正平。高等寫作學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2.10
      
      [6]杜福磊。中國寫作學理論研究與發展[M].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4
      
      [7]向常華,葉昌德。實用行政文書寫作大全[M].哈爾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05.2
      
      [8]張天定。寫作心理學[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12
      
      [9]劉海濤等。寫作學新教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5
      
      [10]劉錫慶;A寫作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
      
      [11]段建軍等。新編寫作思維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
      
      [12]聞君,倪亮。黨務公文寫作及范例全書[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1
      
      [13]楊霞。公文寫作規范與例文解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
      
      [14] 盧漢橋,鄭潔。行政溝通簡論[J].中國行政管理,2006.9(255)
      
      [15] 葛雅蘭。黨政信息的寫作技巧[J].重慶行政,2010.1
      
      [16]Laura Wright, Jonathan Hope.Stylistics:A Pratical CourseBook[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17]H.G.Widdowson. Pratical Styl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8]William.H.Roberts,Gregoire.Turgeon. About Language:A Reader for WrIt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19]Jennie M. Burroughs. What Users Want.Assess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eferences To Drive Information Servic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9.26(1)
      
      [20]John Carlo Bertot,Paul T. Jaeger,Shannon N. Simmons,Justin M. Grimes,John A. Shuler.Reconciling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e-govern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policy, librarianship, and education[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9.26(3)
      
      [21]Robert A. Staley.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ges for Programs,Users,Libraries,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Librarians[J].Collection Managemen
      
      [22]Tae Hyun Kim,Gye Hang Hong,Sang Chan Park.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web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inimizing information gap i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8.34(3)
      
      [23]Christopher G. Reddick. Factors that Explain the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E-Government: 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2009.5(2)
      
      [24]Hirohito SHIBATA,Koichi HORI. Cognitive Support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J].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2008.26(2)
      
      [25]Chih-Hung Wu.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Z].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Adelaide, South Australia,1999.1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范文(三)
      
      一、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為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為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項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導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著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為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信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于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創新性及難度
      
      本文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成果, 試圖尋找一套對于我國設計師來說,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
      
      本文致力于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為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眾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眾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了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鑒于國內現在并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鑒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于資料的搜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于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于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復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國際設計交流間的局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后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于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于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著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并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么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范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于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F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維的奧秘
      
      1.神奇教練的解決之道
      
      2.全腦運動---人腦思維的奧秘
      
      3.理性思維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程序
      
      二、設計有序
      
      1. 系統設計系統---淺析設計
      
      2.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的興起
      
      a. 設計計劃學的需要
      
      b. 設計計劃學的發展與前景
      
      c. 設計計劃學的角色
      
      3.設計計劃方法論
      
      4.Step to step---計劃的展開(全書之重)
      
      5.一起來吧(具體案例)
      
      6.計劃書
      
      a.操作方案書的要求
      
      b.實施方案書的要求
      
      c.計劃書的構成
      
      d.計劃書的表現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計劃工具介紹
      
      三、計劃從身邊做起
      
      a.處處留心皆學問---以窺視來訓練
      
      b.排除確信無疑的定論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養有效運用分配時間的能力
      
      后記
      
      附二 參考書目(僅列二十條)
      
      1.《蘭德決策—機遇預測與經營決策》喬迪譯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麥肯錫理念》 [美] 埃森拉塞爾 保羅弗里嘉著;趙睿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2,4
      
      3.《企劃書實用手冊》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譯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4.《企劃訓練入門》 [日] 悴田進一著;李幸紋譯 —臺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11.
      
      5.《設計過程與方法》 [日]沈祝華,米海妹編著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10
      
      6.《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9
      
      7.《新企劃力:創意思考解決難題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4
      
      8.《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鑒于國內現在并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鑒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于資料的搜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于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于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復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國際設計交流間的局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后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于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于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著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并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么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范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于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談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08-24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8-17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小攻略08-18

    論文開題報告07-18

    物流論文開題報告06-28

    舞蹈論文開題報告11-06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_開題報告06-17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8-17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6-30

    納稅服務論文的開題報告06-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 亚洲午夜高清国产自 | 青青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精品 | 亚洲不卡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