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校團委工作總結
2004年度,校團委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加強團的自身建設,加強特色工作創新,加強整體工作推進,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與成績
(一)、組織開展團員青年理論學習教育活動,推進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本年度,校團委按照“有重點、分層次、多形式”的要求,以團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讀書會為主陣地,以團學干部、讀書會成員為骨干,認真組織開展各類學習教育活動。團校共舉辦了3期培訓班,受訓學員500余人次。讀書會已成長為校內規模最大的學生社團,下設分會17個,會員達8000余人。依托讀書會定期的學習研討、知識競賽、實踐參觀等活動,會員的理論素質得到較大提高,并極大地影響和帶動了團員青年的理論學習和思想進步。
2、開展“文明修身”主題教育活動。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精神為契機,組織開展“樹文明新風,塑文明形象,做文明學生,建文明校園”主題教育活動和“愛我浙商大,共建新家園”主題團日活動,加強正面宣傳教育,加強校園文明監督,加大學生自我管理力度,充分發揮“三隊二會”(校園文明督查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禮儀隊和膳管會、宿管會)自律作用,教育引導學生勤奮學習、文明生活、健康成長。
3、加強網絡宣傳教育,拓展思政工作空間。校團委牢固樹立搶灘意識,積極拓展網上思政教育陣地,建設好“商大青年網”平臺,及時刷新網頁,充分利用互聯網圖文并茂、直觀形象、快捷互動的綜合優勢,生動活潑地開展網上宣傳和正面教育,受到廣大同學的歡迎和兄弟院校的關注。
(二)、加強團的自身建設,夯實團建工作基礎。
1、加強團支部建設。指導團總支開展主題團日活動,本年度共動員組織232個團支部參與。五四前夕,評比表彰了1個“五四紅旗團總支”、4個“先進團總支”、 “十佳團日活動”、“百名優秀團干部”和“百名優秀團員”,樹立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典型,以榜樣力量和激勵機制帶動廣大團員發揮先進性,促進各基層團組織的健康發展。
2、加強對團干部培養教育。以團校為陣地,加強對團學干部的培訓。8月上旬舉辦了專職團干部培訓班。5、10月舉辦了學生會干部、學生社團干部培訓班,對校、院兩級學生會干部和學生社團干部進行了系統培訓。11月份舉辦了新生班團干部培訓班,252人參加培訓。學校分管副書記、黨委宣傳部、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團委等部門領導親自為學生上課。
3、指導各級團組織做好推優入黨工作,做好團員的年度注冊登記和團費收繳工作。10月份,對全校16008名團員(其中包括學生黨員1581人、少數民族團員116人、女團員8472人、申請入黨團員7802人、推優1831人)逐一進行認真核對。
(三)、營造氛圍、豐富載體,組織開展以學生學術科技創新為龍頭,以學風建設為核心,以社團活動為載體的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
1、倡導良好學風。聯合統計學院、外語學院開展校數學比賽和英語比賽等基礎學科競賽。組織開展考研、考級系列講座。整合各團總支資源,舉辦校英語文化節,定期開展“英語時光”校園英語角活動,組織開展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英語征文比賽、英語寢室課本劇比賽、英語配音比賽等系列活動,為提升同學英語口語能力,打造優良學習風氣作出了團委的努力。
2、推進學生學術科技創新。組織開展校第七屆“希望杯”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立項299個課題,其中一般課題199項、重點課題100項。截止12月底,已結題197項,為備戰2005年全省“挑戰杯”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好充分準備。組織開展校創業計劃大賽。組隊參加全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得省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下半年,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我校1作品獲得銀獎、1作品獲得銅獎,學校獲得全國優秀組織工作獎。
3、加強社團建設。現我校共有學生社團61個,其中理論學習型社團18個,學術科技型社團23個,文體興趣型社團18個、公益服務型社團2個。4月至5月的社團文化節和11月的“社團學術風采周”等系列活動,以“活躍校園學術氛圍,展示社團特色風采”為主題,全校社團競相爭輝,講座類、學術交流類、競賽類、觀摩類、展覽類、公益類六大板塊共300多次活動百花齊放。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社團活動,吸引了大批同學踴躍參與。
4、加強下沙校區校園文化建設。本年度校團委工作重心逐步向下沙校區傾斜。下半年,團委主體搬遷至新校區。在確保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一年來,“下沙之春”科技文化藝術節、“青春同路人”迎新系列活動、“求學路”系列講座、“愛我浙商大,共建新家園”主題團日活動、“青春、文明、健康”大學生形象討論、紀念“一二·九”文藝匯演等各種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培育了文明健康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
(四)、建好陣地,帶好隊伍,積極拓展學生綜合素質。
1、活躍第二課堂。通過舉辦系列主持人大賽、演講賽、歌詠賽、攝影賽、新生特長賽(音樂、舞蹈、戲曲、器樂、主持)、電影節、科技文化藝術節等,為青年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加強文化交流,邀請省軍區文工團、小百花越劇團、匈牙利國防軍歌舞團、德國軍樂團等來我校交流演出。積極組織參加省內外文藝類競賽。本年度,我校共計有110余人次獲得省級文藝類獎勵。
2、辦好曙光學校。擴大曙光學校在師生中的影響,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積極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來我校講學,為普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和健全有關管理制度,認真制訂各類培訓班教學計劃,積極開展課外技能系列培訓,如汽車駕駛員培訓、電子商務、中級秘書資格培訓等,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3、辦好大學生藝術團。經過九年的發展,校大學生藝術團現已成長為包括銅管樂、民樂、合唱、舞蹈、話劇、戲曲表演等門類齊頭并進的大型綜合性藝術團,成為全校學生藝術交流的樂園,潛力發展的舞臺。
(五)、整合資源,創新品牌,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1、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動。本年度我校注冊青年志愿者8843人,注冊人數為歷年之最。校團委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組織校級特色志愿服務隊19支,共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68次,共建基地43個。8人次獲得省級以上榮譽,學校獲得中國第七屆藝術節志愿服務先進集體及西博會志愿服務先進集體稱號。
2、認真組織服務西部及省內欠發達地區志愿者的招募、選拔工作。本年度,全校共有44人報名參加服務省內欠發達地區計劃,23人報名參加服務西部計劃。經過選拔、公示、體檢等,我校選送了10名志愿者到西部,選送了12名志愿者到欠發達地區開展服務活動。校團委還努力做好被選送志愿者每月經費補助的發放及2003年度志愿服務西部志愿者回浙江工作、戶籍檔案管理等相關工作。
3、推進暑期實踐活動。圍繞“傳承‘五四’報國志,落實科學發展觀”主題,校團委和各二級學院共組織了98支社會實踐團隊、11000余名學生分赴江西、山東、安徽等省及省內11個地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包括《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浙江日報》、浙江電視臺在內的80余家媒體對我校社會實踐進行了160余次報道,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成果和社會反響。校團委評比表彰了17個先進集體,1457位先進個人,171篇優秀論文。其中有6個集體,12位個人,5個基地獲省級表彰。學校獲得了全國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稱號。
(六)、加強對校學生會和校研究生會的指導,幫助學生組織牢固地樹立“服務學校建設發展,服務同學成長成才”的工作理念,指導學生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和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
認真完成學校黨政和團省委交給的各項任務,積極配合和支持有關部門的工作,同時在工作中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謝!
二、工作創新之處
1、把暑期社會實踐與學校升大學后擴大學校影響,提升“浙江工商大學”的知名度、美譽度結合起來。在各二級學院的支持下,修訂《社會實踐考核辦法》和《經費支持方案》,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宣傳報道情況納入考核指標,并與實踐團隊的評獎評優、經費支持掛鉤,用足用好專項經費,效果顯著。
2、大力推進學生科技活動,首次對學生課外學術課題項目發放經費卡,并建立了較為規范的使用制度,經費卡對學生開展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研究活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3、努力克服團學工作跨校區運行帶來的種種不便,組織人員開發了“商大青年網”遠程控制系統,使兩個校區的工作信息都能及時上網,在快捷便利地開展團學工作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工作不足之處
一年來,我們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全校各級團干部的理論學習還不夠,整體素質、服務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學校升格為大學的背景下,對團工作的形勢研討不夠,創新發展不夠,有許多工作需進一步完善。
【校團委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校團委2009年工作總結08-22
校團委工作總結(精選5篇)07-06
校團委個人工作總結11-20
學校團委半年工作總結05-15
校團委學期工作總結05-08
學校團委工作總結(精選17篇)12-29
學校團委個人工作總結12-30
校團委組織部工作總結05-03
高中學校團委工作總結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