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營性開發對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影響及對策
當前,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在總結完善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種渠道的投入機制和形式多樣的開發方式。特別是實行經營性開發,將國有資本以參股的形式投入,是農業綜合開發投入機制的一項有益探索和嘗試。對貧困地區來說,農業綜合開發經營性開發對農民增收的影響是巨大的。
一、農業綜合開發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修水是一個革命老區,又是一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03年底全縣尚有7萬貧困人口沒有解決溫飽,特別是還有4.47萬人仍處于極為貧困的狀況,扶貧攻堅的任務異常艱巨。近年來,我縣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壯大支柱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民收入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繼2002年1.1萬貧困人口脫貧后,2003年全縣又有8000余人基本解決溫飽問題,脫貧致富步伐明顯加快。
、寰o緊抓住以蠶桑為重點的“1116”工程,積極幫助群眾增加收入。修水的農業產業化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作用,正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是向規模要效益,繼續大力實施“1116”工程(10萬畝蠶桑、10萬畝藥材、100萬頭山羊、6萬畝茶葉)。去年共完成低改桑園3萬元,種植木本藥材2萬畝,新擴茶園2萬畝,新增山羊10萬頭。二是向科技要效益,精心組織以蠶桑為重點“三高一擴”科技興農活動,努力實現由全省蠶桑大縣向全市蠶桑強縣的跨越。切實抓好小蠶共育和先進簇具推廣,著力辦好100個示范點,培育1000戶“三高”專業戶,建成10000畝“三高”示范桑園,提高畝桑養種量、張種產繭量,全年養蠶種8萬張,產繭5.46萬擔,蠶農售繭收入5000萬元以上。三是向加工要效益,不斷壯大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舞活繭絲綢加工、藥材加工、綠色食品加工和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四大龍頭。目前繅絲企業已新增自動繅18組,繅絲企業工業產值達到6000萬元,以前引進的農業加工項目裕發河粉廠,產品一上市就供不應求,去年又新上一條日產13噸河粉的生產線,年加工消化糧食6500噸。寧紅集團現已評為國家級龍頭企業,龍騰高科被評為省級龍頭企業。通過擴張規模、搞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三大有效措施,全縣農民今年人均增收達到100元以上。
、孀プ 巴烁林”這一難得的機遇,真正把林業政策與農業綜合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我縣緊緊抓住實施退耕還林這一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林業政策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幫助山區群眾脫貧致富,進一步拓寬扶貧路子。書記、縣長多次到上級林業部門匯報工作,爭取到每年10萬畝退耕還林項目,以及退耕還桑、退耕還藥的有關優惠政策。同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全面盤活林業資產,把山林權讓給農民,大力實施這一林業扶貧工程。去年全縣完成退耕還林8萬畝,兌現補助資金68萬元,補助糧食430萬公斤。實施國家生態公益林工程75萬畝,長防林工程6.8萬畝。目前山區群眾退耕還林積極性空前高漲,涌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今年全縣各鄉鎮上報計劃達到15.6萬畝,現已完成清山整地4萬畝。全縣林業經濟逐步走出困境,山區群眾收入來源不斷拓寬,山區群眾每年從退耕還林中可增收100萬元,五年后,全縣山區群眾每年又可增收5000萬元以上。
、缛嵤┮泼穹鲐殻岩泼窦邪仓命c變成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示范區。建國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通過開展“救濟式”扶貧、產業扶貧等方式,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資金扶貧不少,精力傾注不少,但還是難以跳出扶貧——脫貧——返貧的怪圈,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群眾貧困狀況。為切實改變山區、庫區貧困群眾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初把我縣作為移民扶貧搬遷試點的三個縣之一。一年來,我縣積極實施移民扶貧搬遷工作,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移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縣長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各有關鄉鎮也成立了相應機構;確定搬遷對象8100名,并全部進行了嚴格的資格審查,建立了分戶臺帳,在三都、上奉、山口、義寧、渣津等鄉鎮建立了16個集中安置點,5000多移民全部遷入新居。縣農業綜合開發辦沒有錯過如此良機,對移民扶貧搬遷工作這一新鮮事物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經營性開發對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影響及對策】相關文章:
關于農民增收減負的幾點想法08-17
農民增收調查報告04-30
農民增收情況調研報告(精選8篇)12-24
農民增收工作匯報材料08-17
多維思策落實措施促進農民持續增收08-17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自查報告03-27
工程變更的影響與應對策略08-23
關于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調查報告08-17
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推進“三化一轉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