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集散市場調研文章
根據江蘇省委、省政府把江蘇發展成為服務業大省,把徐州規劃為江蘇三大都市圈之一,以及大力發展東隴海產業帶的戰略定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在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城市的進程中,應該繼續在加快建設區域性大市場,著力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集散中心方面有更大的作為,以服務和滿足我市及區域經濟建設、社會消費的需求,引領和支撐全市“兩個率先”目標的實現。
一、市場基本狀況
徐州市的批發市場業蓬勃發展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發展大貿易”和“市場興城、流通富市”的戰略方針指引下,得以較快地發展和壯大。目前已涌現出一批在淮海經濟區乃至全國較有影響的綜合型和專業型的批發市場。據統計,至2004年底,全市已有470家各類批發市場,總成交額達581.13億元。其中,超百億元的2家,即徐州區域生產資料市場和宣武小商品批發市場;超10億元的5家,如朝陽、升輝等;超億元的26家。我市批發市場基本分為綜合型和專業型兩大類。綜合型批發市場中規模較大、專業性較強的主要有徐州區域生產資料市場和宣武小商品批發市場。徐州區域生產資料市場成交額2004年已達120億元,也是我市第一個國家級市場,2005年被全國市場指導委員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評為全國百強市場,在全國同類市場中列第四位。專業類批發市場有以淮海蔬菜批發市場、黃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代表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以海云電腦城為代表的IT行業市場;以紅星美凱隆為代表的家居用品批發市場;以升輝建材大世界為代表的裝飾建材批發市場等。各類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較迅速,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對服務生產、方便生活、帶動就業、繁榮全市經濟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
二、目前市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各類批發市場中的多數市場雖然在一定區域內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但也普遍存在制約其發展的因素。
1.市場發展資金短缺,缺乏發展后勁。市場規模的發展壯大需要一定量的資金投入,但由于后續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批發市場的改造、擴容和升級。從而造成市場檔次不高、功能不全,難以發展壯大。
2.市場管理部門的服務意識有待增強。雖然目前各項針對市場的政策較以前寬松,“三亂”現象明顯減少,但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夠,“腸梗阻”現象依然存在。市級領導很重視市場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但具體落實難。
3.市場建設競爭無序,業態雷同,不按市場規律辦事,嚴重影響批發市場做大做強,社會資源浪費嚴重。如生產資料類的批發市場,過去市區曾有四家同類市場,即:由物資集團主辦的區域生資市場、原二輕局主辦的慶云物資市場、管道局主辦的第二生資市場,還有目前南三環路的東興物資市場。但由于業態雷同,不按經濟規律辦事,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難以估量的。與區域生產市場一路之隔的慶云物資市場有場無市,從興辦之日起,始終未能形成氣候;管道局的第二生資市場早就夭折在襁褓之中,東興物資市場目前也困難很大。但是,目前還有一些開發商和地方政府,仍只顧局部利益,不汲取教訓,仍然爭相上馬三個經營同類商品的市場,動輒投資數億(如北區五金機電城,投入數億;東區五金機電交易中心占地數百畝,投資上億;南區新世紀興建的五金機電城)。又如,民主路不足二公里路段內,三家鞋城在搏殺;北郊一公里范圍內有四家家居用品市場為鄰,此類例子不勝枚舉。由于網點布局不合理,業態雷同,需求不足,導致部分市場有場無市、舉步維艱,難以做強做大,資源浪費嚴重。
4.大部分市場主體規模仍然偏小。全市超億元市場僅占現有市場總數的13。
5.技術手段落后,功能單一,服務水平不高。目前的批發市場僅以現貨交易功能為主,其倉儲、加工、運輸、質檢、配送以及電子結算等功能大都未能配套。
6.批發市場信息化程度較低,嚴重制約流通效率。
7.相應的市場交易制度還不完善,經營秩序混亂,交易行為得不到有效約束,信用狀況較低。
以上問題嚴重制約了批發市場發展與壯大,影響了物流集散中心的形成。
三、市場的發展思路與建議
目前,徐州批發市場的建設又面臨新一輪發展周期。正步入調整、提升、新建階段(2005年,市區又立項新建、在建、待建的市場交易中心4個,已建成開業的2個,準備改造擴容1個)。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現代商品流通規律,分析與研究我市批發市場的現狀,積極探索如何加快全市批發市場的改革與發展,建設一批有影響力、輻射力的大型批發市場。
1.改造、提升傳統的批發市場。我市原有的6家批發市場大部分組織形式、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功能單一,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流通的發展需要。因此,要按照現代物流中心的要求改造、提升現有的批發市場,使之做大做強。
一是要加快綜合型市場向物流集散
中心轉型的步伐,通過引進現代物流,從而實現批發市場的交易、倉儲、運輸、加工、配送、信息傳導等多項物流功能和增值服務,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于一體,使之盡快形成商貿物流中心。要按照省委《關于加快現代服務業的實施綱要》中“加快改造提升一批交易額已達百億元的徐州區域生產資料市場等大型特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重點提高其專業化、信息化,實現規模持續擴張、功能不斷完善”的要求,加快徐州區域生產資料市場改造、擴容、提升的步伐,加快徐州區域金屬材料市場遷建進度。率先把這兩個區域性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真正形成區域性生資類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農副產品市場要主動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公司 農戶”、訂單農業、基地建設、經紀人隊伍、協會組織等多種鏈接形式,把分散的小規模農家經營與國內外大市場對接,提高農副產品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有效推動我市農業現代化。此類市場可以淮海蔬菜批發市場、黃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龍頭,實現供銷一體化帶動我市特色產業加快發展。三是裝飾材料市場要努力做到“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以銷售帶動裝飾材料加工,以銷售帶動裝飾材料生產。升輝、新世紀、豐縣木材市場、邳州板材市場等專業批發市場在這方面有新的作為。此類市場同時還可以向“家居購物中心”的模式推進,建立裝飾工程交易中心,吸引家裝公司進駐,形成“房屋裝飾”、“家居用品”的市場組合,為創建“第三類市場”的全新模式打基礎。
四是IT行業批發市場也要向南京等先進地區學習,向一體化發展,要發揮其行業協會的作用,規范化經營,以規范促繁榮,努力打造以海云電腦城為龍頭的淮海經濟區最大的IT市場帶。
五是整合一批市場,對相鄰的同類市場可以采取資產重組或加盟實行集團化運作模式,打造聯合艦隊,整合做大一部分市場,如以紅星美凱隆家俱市場為龍頭,以加盟或買斷進行資產重組,歸集相鄰幾家家俱市場,對其它經營商品雷同,又難以做大做強的小型市場,也可以引導走宣武與新生市場的路子。
1.引進連鎖模式,大力發展縣區和農村批發市場。由于國家“三農”政策的帶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的加工業日漸發達、農民的消費需求日趨旺盛。加快農村批發市場建設十分必要。市區的一些專業批發市場可以在重點鄉鎮采取直營或加盟方式設立分市場。一方面方便和滿足農民生產與生活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各類批發市場的發展空間。徐州舊機動車已先走一步(已在豐縣設立了分市場,還準備在條件成熟的縣增設幾個分市場)。批發市場可以學習借鑒連鎖經營模式,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治理和規范現有市場。對管理混亂的市場,要加大整治力度,對自發的馬路市場要繼續整治和取締。市場整治要建立長效機制,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推動各類批發市場健康發展。
3.培育大的批發商。我國已進入21世紀新的經濟發展時期,批發市場應從重視市場的場所建設轉向現代大批發商、大代理商、大經銷商的引進和培育。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批發市場的競爭力與輻射力。要加快轉變“擔籃小賣”的經營模式。
4.積極探索和引進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對傳統批發業是一場革命。電子商務的騰飛給我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商品在內的大宗商品批發交易提供了一種嶄新的空間和模式。凡是適宜進行大批量批發商品,通過電子商務,可以有效延伸交易途徑,擴大交易圈,加速交易過程,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引進電子商務進行批發交易,是各大宗商品流通的發展方向,有著光明的發展前景,應積極因勢利導,提升批發市場技術含量和效率、效益。
5.加大大型加工制造企業與大型批發市場的互惠合作。二者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單純的生產、批發向兩頭延伸,用供應鏈原理改造自身,發揮大型企業的組織優勢,創新出一條以產品為紐帶、以上游原材料供應、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產品銷售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產供銷合作關系,為創建現代化的生產、流通企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6.建立聽證會制度。對申報新建的批發市場一定要組織聽證會,組織相關各方進行縝密論證,對業態雷同,布局不合理的項目,要審慎批建,防止地產商圈地行為,避免重復建設,浪費社會資源。
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對批發市場建設要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加以引導,防止短期行為,不應單純追求市場數量,而應著眼于發展前景。還要協調好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推動市場建設有序發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協調好工商、稅務、交通、城管等部門的關系,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做到人性化管理,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和繁榮。
8.加強法制建設。要盡快出臺網點規劃法和市場管理條例。加強法制建設,以法制促繁榮,促進市場建設健康發展。
【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集散市場調研文章】相關文章:
物流管理市場調研報告06-19
商貿個人總結03-19
商貿公司名字11-21
商貿公司名字11-25
商貿公司實習報告02-03
好聽的商貿公司的名字10-14
商貿公司理念口號12-30
打造海事文明形象08-15
打造“舌尖上的英語”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