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匯報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
你們蒞臨XXX檢查指導工作,是對XXX工作的關心、重視和支持。我代表鄉黨委、政府,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近年來全鄉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向你們作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XXX位于縣城東南部,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中部,位于XX、XX、XX三地(州)的交界處,東接XX、XX兩縣,南連XX縣,西界XX鎮,北鄰XX鎮,是XX州的南大門。轄區國土面積252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2790米,最低海拔1446米,鄉政府駐地小河底,距縣城50公里,國道214線和省道小普線呈“丫”字型橫穿境內。全鄉轄13個村委會,222個自然村,290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彝、苗、傈僳、佤、納西、回、布朗等11個民族。2005年末,全鄉共有居民9561戶,農業戶8776戶,總人口35720人,農業人口34799人,人口密度142人/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8148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0.81畝。
近年來,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按照“黨建領鄉,生態立鄉,基礎穩鄉,科教興鄉,產業強鄉”的發展思路,團結和帶領全鄉各族干部群眾真抓實干,扎實工作,全鄉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2005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8865.58萬元,比上年增5.35%;農民人均純收入1414元,比上年增6.1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5萬元,比上年增2.2%;全年糧食總產量1138.46萬公斤,人均占有糧318公斤。
二、產業發展狀況
XXX境內干濕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季、霜期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平均在1250毫米,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但全鄉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化發育程度較低,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低下,農業靠天吃飯的現象突出,致使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慢、產業結構單一。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積極爭取上級扶持,在適宜區大力發展泡核桃、茶葉、枇杷等特色產業。
(一)泡核桃產業
根據《XX縣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積極宣傳泡核桃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和先進典型,強化全民參與意識,始終把泡核桃產業作為富民興鄉的又一支柱來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規模化推進、標準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的方針,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即:從在田邊地角、干溝箐邊和荒山荒地種植向適宜耕地種植轉變;把泡核桃發展作為家庭副業向培植支柱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轉變;注重面積的數量型向高產優質的效益型轉變。層層舉辦樣板,以點帶面,規模發展,全鄉500畝以上的連片種植有18片,其中1000畝以上的有3片。2003年到2006年全鄉共規范化、科學化種植泡核桃7.15萬畝,實現了人均2畝的目標。今年預計實現產量562.5噸,產值450萬元,戶均收入達513元,人均收入達126元;到2010年,預計實現產量2687.5噸,產值2150萬元,戶均收入達2389元,人均收入達602元;到2020年,預計實現產量10625噸,產值8500萬元,戶均收入達9444元,人均收入達2380元。
(二)茶葉產業
XX是全縣茶葉種植大鄉,茶園面積位居全縣第一,但由于群眾商品意識淡薄,栽培技術落后,疏于管理,多年來大部分茶園效益低下。對此,鄉黨委、政府及時調整發展思路,把招商引資、茶園低改、品種改良、生態茶園建設及發展精深加工作為茶葉產業培植工作的重點,全面加快我鄉茶葉產業化進程,先后完成華山茶場、小古德茶場、大比舍茶場、小比舍茶場無公害生態茶園建設4100多畝。建成以德安阿比莊為中心的700多畝無性系良種生態茶園。同時,完成加強低產茶園改造3000多畝。2005年末,全鄉茶葉面積達18300畝,可采摘面積17233畝,茶葉總產73萬公斤,產值1095萬元。
(三)林產品開發情況
林業發展堅持“嚴管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開人工林、改造低產林、培育珍稀林”的要求,積極發展泡核桃、茶葉、華山松、竹子為主的林產業。2005年成功引進投資300多萬元的松脂加工廠一個,年末,公司收購松脂2580噸,收購金額1470萬元;生產松香1548噸,松節油200噸,實現工業總產值1306萬元;銷售1233噸,銷售額925萬元,上繳增值稅5萬元,發放職工工資16萬元,支付電費2萬元,年底實現利潤40萬元。該公司的原料全部來源思茅地區,但思茅地區各縣都辦有松脂加工廠,原料方面的競爭十分激烈。而該公司每年在思茅地區只能爭取到3000噸原料,這與公司具備一萬噸的生產能力不相適應,原料的收購、運輸成本較高成為了制約公司進一步擴大生產的“瓶勁”。為此,鄉黨委、政府專題匯報縣委、政府,積極爭取支持。目前,縣上同意按照采脂規范逐步放開松脂采割,為進一步加快我鄉林產品開發步伐,全鄉松脂采割現場會將于8月5日在馬街村委會召開。根據直徑在20厘米以上的采脂要求,我鄉可采割面積達3萬畝,產量1200噸,產值720萬元,單松脂采割一項每年可增加農民收入200元。
(四)科技扶持項目建設情況
2004年,積極爭取到省財政科技扶貧資金70萬元,在德安、古德種植枇杷600畝,其中德安、古德各300畝,涉及16個村民小組、317戶農戶;在新政、古德種植泡核桃2000畝,其中新政、古德各1000畝,涉及11個村民小組,484戶農戶,完成了泡核桃和枇杷種植項目。目前,枇杷和泡核桃長勢良好,項目示范效應明顯。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和實施組長的特色產業發展領導組和實施組。形成了由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產業扶持力度
按照“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科學論證、合理規劃產業發展項目,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
(三)發動群眾,依靠群眾
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產業發展。同時,加強科技培訓,不斷增強群眾的科技意識,提升產業化水平。
(四)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
把特色產業發展與實施“云嶺先鋒”工程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人均發展一畝以上的特色產業。
(五)全面推進林權制度改革
按照“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則、則有其利”的要求,堅持“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原則,共確權196630.493畝,其中,自留山93515.163畝、責任山35543.63畝、集體林55299.7畝、國有林11866畝、已流轉林地406畝。目前,全鄉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正處于發證和掃除糾紛階段。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在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幫助和支持下,我鄉特色產業發展取得了新進展,但由于基礎差、底子薄,受自然、社會等因素的制約,產業發展仍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基礎設施脆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低
基礎設施脆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低,旱災、洪災、雹風災、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制約著產業化發展。
(二)群眾觀念落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
群眾科技意識和文化素質不高,商品意識淡薄,存在著“種糧為糊口、養豬為過年、養雞為買鹽”的觀念,等、靠、要思想嚴重;還有相當一部分群眾滿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給自足的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缺乏參與熱情,疏于管理,產業發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經費投入
由于鄉財政困難,上級扶持資金有限,群眾經濟收入不高,導致產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優質產業化發展水平,使特色產業的效益與質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場競爭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積極調整產業發展思路,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計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步伐。
一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大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二是按照產業化發展方向,對現有特色產業實行農、工、貿一體化經營,培育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提高產業化水平。
三是注重示范引導,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切實搞好信息、技術、銷售等服務,為產業發展創造條件。
四是搞活農產品流通,積極建設各類產品交易市場,減少流通環節,促進特色產業健康發展。
各位領導,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各部門的關心、重視和支持下,我們有決心和信心抓好特色產業發展,當然在工作中肯定存在許多差距,敬請上級各位領導多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在今后進一步把工作做好做實,真正實現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我的匯報就這些,謝謝大家!
【鄉鎮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鄉鎮產業發展情況匯報材料08-16
鄉鎮整體情況匯報材料08-24
鄉鎮項目建設情況匯報材料08-24
鄉鎮老年體協工作發展情況匯報08-12
鄉鎮廉政建設情況匯報材料08-16
鄉鎮雙擁工作情況匯報材料08-24
鄉鎮減負工作情況匯報材料08-16
鄉鎮政協工委工作情況匯報材料08-24
鄉鎮群眾覆蓋工作情況匯報材料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