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建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工作匯報
創建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工 作 匯 報中共XX縣委 XX縣人民政府(2004年11月8日) 各位領導: 首先,我代表臨邑縣委、縣政府對各位領導蒞臨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各位領導多年來對臨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臨邑縣轄7鎮3鄉1個經濟開發區和1個街道辦事處,855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140余個縣直單位,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總人口51.9萬,其中已婚育齡婦女101718人,育齡群眾30余萬。 2002年初,我縣積極響應省市號召,提出奮斗三年、爭創“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的工作目標。幾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指示精神和要求,緊緊圍繞“創優”任務目標,以全面提升計劃生育服務質量為核心,以滿足廣大育齡群眾需求為著力點,大力開展了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的綜合優質服務活動,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獎勵、優先、優惠、扶持、救助、保障等內容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和社會保障制度,極大地增強了廣大育齡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持了穩定的低生育水平,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質,增進了育齡群眾的生殖健康水平。2002至2004年度,全縣合法生育率連續三年達到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別比平均為107;出生缺陷發生率近兩年平均控制在5‰以內。自查顯示,我縣育齡群眾對計劃生育工作的綜合滿意率達到了93%。2002年,我縣在德州市率先被命名為“市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縣計生局被評為“全省計劃生育先進集體”,局長王長河同志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個人”。2004年,縣計生局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單位”,被市文明委評為“市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三年間,全縣計生系統先后有16名同志因工作成績突出被省市記功獎勵或命名表彰,24人被縣委、縣政府提拔重用。 下面,我將近幾年我縣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活動的具體情況和主要做法向各位領導作一簡要匯報。 一、加強領導,為計劃生育事業發展提供“三大保障” (一)狠抓學習和組織領導,為開展優質服務提供思想和組織保障。為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對新形勢下抓好計生工作和開展計生優質服務重要性的認識,近幾年縣鄉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把計劃生育“一法三規一條例”以及上級有關開展優質服務活動的意見、要求納入了學習計劃(《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等),定期組織學習,使各級領導干部充分認識到貫徹“一法三規一條例”、深入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的重大意義,統一了思想認識。為保障“創優”活動的順利進行,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縣長掛帥,相關部門和各鄉鎮一把手參加的全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臨邑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方案》和“三級聯創”的意見,明確了創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創建目標和評估標準。要求各級各單位把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作為新形勢下計生工作的發展方向和主要內容,列入各級黨政組織的重要議事日程,務必抓緊抓好、抓出成效。近幾年,書記、縣長多次聽取創建活動的情況匯報,對創建工作高標準、嚴要求。2002年,采取縣財政統籌的方式,解決了農村獨生子女費的兌現問題;2003年,將“四術”免費列入了財政預算;今年,就城區計劃生育又解決了屬地化管理問題,真正做到每年都能解決一至兩件影響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多次召開調度會議,分析創建形勢,協調解決問題,督促工作落實。縣人大和縣政協領導也分片包干,定期聽取創優工作匯報,深入一線督查工作落實情況。縣委辦、縣府辦認真履行職能,把“創優”工作列入重大事項及時派員督促檢查,定期向縣委、縣政府領導專題匯報。縣幾大班子領導的關心、支持和督導,極大地激發了基層干部的創建熱情,促進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建立“三個機制”,為開展優質服務提供經濟和政策保障。一是建立了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為保證計劃生育事業長期穩定的健康發展,縣鄉財政每年都拿出大量資金,用于兌現獎勵、宣傳教育、服務站(室)建設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實施后,縣政府克服困難,制定政策,每年拿出50萬元專項資金,在農村全面推行避孕節育技術免費服務;在稅費改革中,縣委、縣政府把計生局納入稅費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認真聽取計生局對稅費改革后如何保證計生經費、解決基層干部報酬等問題的意見;縣政府將計劃生育事業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并保證投入年年有所增加(2002年投入275.4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52.9萬元,鄉鎮投入122.5萬元,人均5.4元;2003年投入325.61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76.61萬元,鄉鎮投入149萬元,人均6.32元;2004年預算363.16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90萬元,鄉鎮投入173.16萬元,人均7.03元);2002年以來,縣財政每年統籌解決資金近300萬元用于農村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的兌現,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財力支撐。二是建立了利益導向機制。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意見》。在農村,除落實了獨生子女費和技術服務免費外,對放棄二胎家庭落實了一次性1000元的獎勵。推行了政策內生育計劃母嬰安康和獨生子女雙全保險。2002年以來,共投入資金124萬元,辦理母嬰安康保險11896例,獨生子女雙重保險4.4萬例,共有479個家庭在保險責任之內發生不幸,縣計生局、計生協為他們索賠保險金額達171萬元。成立了臨邑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公益金,對計劃生育特困家庭落實了救助政策。近幾年,縣、鄉對在檔的86個獨生子女特困家庭全部實施了救助,發放救助金、慰問品折合資金4萬余元;相關部門也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計劃生育獎勵、優先、優惠、扶持、救助、保障等方面落實政策,在資金、技術、項目、信息等多方面幫助計劃生育困難家庭發展生產,激勵群眾少生快富奔小康。各項優先、優惠、扶持、救助政策落實面達到96%以上。三是建立了綜合治理機制。縣鄉黨委、政府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認真落實黨政領導和單位部門責任制,并與相關部門嚴格簽定了人口與計劃生育齊抓共管責任書,各部門嚴格按照要求,建立健全了垂直負責體系和重點聯系制度。為激勵各級齊抓共管、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的積極性、主動性,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落實計劃生育追蹤獎懲、一票否決、離職審計制度的若干規定》,紀檢、組織、人事等部門按照《規定》要求,在全縣綜合性表彰和單項表彰中,堅持征求計生部門的意見,對違反計生政策的人員和計生工作落后的單位,堅持一票否決、離職審計和追蹤獎懲制度,有效地增強了各級各部門尤其是黨政一把手抓緊抓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意識,為計生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去年以來,為嚴格控制出生嬰兒性別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嚴禁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終止妊娠的意見》,專門組織召開了相關部門參加的性別比專項治理動員會議。縣計生、衛生、工商、藥監、公安、法院等部門聯手協作,重拳出擊,在全縣建立健全了監督制度、終止妊娠管理制度、憑證分娩制度,共組織以清理B超為重點的專項治理活動2次,累計清理B超11臺,沒收非法經營引流藥物567件,取締非法婦科產科診所3家,嚴厲打擊了違法行為,取得了明顯效果,使全縣出生嬰兒性別比穩定在了正常范圍內。為幫促計劃生育薄弱村,縣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關于對計劃生育薄弱村實行部門幫促的實施意見》,要求相關部門結對幫促出現違法生育的計生薄弱村。各部門根據所幫促村的實際情況,發揮部門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幫促活動,收到了良好成效,絕大多數薄弱村已經轉化。為應對新《婚姻登記條例》實施后全縣晚婚率下降的問題,加大了對婚姻登記的綜合治理力度。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晚婚晚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臨政發〔2004〕34號文件),全縣各級、各部門嚴格按照《意見》要求,認真落實各項獎勵政策,各級計生部門向廣大育齡群眾發出倡導晚婚晚育的公開信,各鄉鎮與村委會、村委會與各適齡青年都簽訂了晚婚協議,落實合同管理;民政部門在辦理結婚證時,對達不到晚婚的加強宣傳教育,力求群眾自覺的實行晚婚;與共青團組織聯合,在全縣未婚青年中大力宣傳縣里關于對晚婚夫婦的引導獎勵政策,大力提倡婚育新風尚;利用協會貼近群眾的優勢,把晚婚晚育等計劃生育政策自編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進行演出,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晚婚、晚育率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及時扭轉了晚婚率急劇下降的被動局面。[1][2][3][4][5][6]下一頁【創建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創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工作匯報08-12
爭創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工作匯報08-12
創建省級示范鎮工作匯報08-24
創建省級衛生城鎮工作匯報08-24
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工作匯報08-24
創建省級示范鎮工作匯報2篇04-08
關于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工作匯報08-20
法院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工作匯報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