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反季節蔬菜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
一、我縣發展反季節蔬菜的資源優勢與有利條件⒈氣候條件優越。周寧地理位置是東經°′~′,北緯°′~°′,東西跨度多公里,南北跨度公里,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山地季風氣候區,縣城海拔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霧重、雨多,相對濕度大,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之稱年平均溫度℃,月平均氣溫℃~月極高溫度℃月平均氣溫℃,月極低氣溫-℃年平均日照小時,多年平均降雨量為,年平均相對濕度,無霜期天,具有發展夏秋季反季節蔬菜的獨特氣候優勢。
⒉耕地資源充足。全縣面積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萬畝,其中單季稻面積萬畝,雙季稻面積萬畝,其他萬畝。地形特征:米以下地區占,~米地區占,~米地區占,米以下占。特別是米以上的獅浦盆地、六浦洋及禮門洋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稱,四周低山環繞,無污染源,是發展反季節蔬菜得天獨厚的好場所。
⒊交通比較便利。省道線貫穿七步、獅城、浦源、泗橋四個鄉鎮,縣城距福州公里,距寧德公里,距閩東沿海國道公里(福安羅江),交通方便。
⒋蔬菜品種豐富。我縣農民栽培蔬菜歷史悠久,品種豐富。特別是近年來我縣農業科技園區引進蔬菜新品種個,年超大集團又引進了多個蔬菜品種,經試驗、示范,選出了臺灣慶農花椰菜、喜美花椰菜、小林白菜、小林包菜、西芹菜、玫茄號等多個適宜我縣栽培的蔬菜品種,為今后發展反季節蔬菜選擇主栽品種,提供了科學依據。
⒌栽培經驗豐富。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大部分菜農創造積累了適時種植、培育壯苗、水肥管理、病蟲防治等方面的技術經驗。隨著高優農業和科技信息的開發,不斷地引進良種、新技術、新成果,逐步形成了縣農業科技園區、超大集團為主體的生產技術機構,指導輻射全縣,并以李墩、獅城、浦源三個直控示范片,采取露地、大棚、地膜等不同方式的栽培技術,引導群眾生產,為發展區域化集約生產、形成區域特色產品奠定了基礎。
二、生產現狀
周寧縣目前反季節蔬菜生產已初具規模,主要以縣農業科技園區、超大集團和專業戶為主,不僅緩解了本縣城鄉人民吃菜靠外調的問題,而且成為部分鄉村繁榮經濟和農戶致富的生產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反季節蔬菜播種面積近畝,主要分布在七步、李墩、獅城、浦源四個鎮,種植面積百畝以上連片的有縣農業科技園區、超大集團和城東菜農專業戶,單一品種百畝以上面積的是超大集團在李墩、坂頭、端源建立的三個點。
三、存在問題
、思想觀念守舊,缺乏開拓進取精神。農民群眾小農經濟思想嚴重,市場經濟觀念淡薄,普遍缺乏調整意識,或對調整不知所措,在消極等待觀望。
⒉農業生產水平低。在生產布局上各自為政,種植面積小而分散,品種多樣化,缺乏主導產品,沒有形成規模,產品打不到外地市場,新技術、新成果應用少。
⒊基礎設施薄弱。排灌系統不暢,抵御突發性洪、澇和干旱能力差,機耕道路不夠健全,機械化耕作少,病蟲測報設備不健全。
⒋銷售網絡不健全。目前我們在外地沒有固定的銷售點,蔬菜營銷隊伍不健全,市場體系滯后,農民開展農業結構調整信心不足,影響了規模生產。
⒌缺乏蔬菜加工企業。全縣目前除了“菜根香”一個小加工企業外(時產時停),再沒有其他農產品加工企業,因此,淡旺季產品調節能力薄弱,凈菜生產尚屬空白。
四、發展對策
⒈加強領導。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主要任務,而發展反季節蔬菜生產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因此,建議縣政府將其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增強宏觀調控能力,通過規劃、服務、政策扶持等手段,充分發揮我縣農業資源優勢,推動我縣資源要素與外地資源要素的有效結合,促進反季節蔬菜的發展。組織開拓市場,培育高山特色蔬菜品牌,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盡快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真正做到“政府搭臺,公司、農戶唱戲”。
⒉建立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生產基地。基地建設應注意幾個方面:一是圍繞市場需求,選擇品種。圍繞周寧縣主導農產品來建設,循序漸進,不能盲目搞大規模建設而造成嚴重的浪費。二是做到合理布局。以七步、李墩、禮門、獅城、浦源、泗橋等六個鄉鎮的公路沿邊及海拔米以上的村莊夏秋季蔬菜生產為主,咸村鎮的八景冬春季大棚蔬菜生產為輔。根據地理氣候條件,選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地方特色品種,按照“統一規劃、連片開發、分戶管理、規模經營”的要求,因地制宜,確定本地主導產品。如禮門和浦源等鄉鎮可以選擇生產夏蘑菇和夏芹菜(用蘑菇生產后的肥料種植笠年夏芹菜),七步、李墩、獅城、泗橋等鄉鎮可以選擇生產花菜、白菜、蘿卜、西紅柿等;咸村鎮可以發展朝天椒,選擇瓜類進行冬春季大棚生產。此外,在生產上應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要求,進行連片規模性生產,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⒊加快培植龍頭產業。立足周寧縣農業區域布局和規模結構,出臺優惠政策和措施,堅持“誰有實力、誰當龍頭、就扶持誰”的原則,在項目安排、資金投入、土地使用、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一是積極引資興建成品半成品加工企業,提高旺季蔬菜的消化能力,調節市場需求,拓展生產領域,增強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二是鼓勵發展多種生產經營方式:()引進外商龍頭企業(公司)實行承包方式,由企業(公司)自行操作;()龍頭企業農戶的方式,企業(公司)按市場需求,實行七統一分的辦法,即統一供應種子,統一指導生產,統一技術措施,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統一核算,生產過程則由農民分散進行,形成統分結合的經營機制和面向市場、綜合互補、利益共享的聯合體;()公司農戶的方式,即農戶生產、公司收購加工、銷售;或農戶生產,公司設點代銷等辦法。
⒋發展訂單農業。不斷優化投資軟硬環境,擴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加工、營銷客商到我縣投資發展蔬菜訂單農業。積極組織縣內加工企業、中介組織、農業干部參加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評鑒會等,進行市場調研,多方爭取農業訂單。同時,積極引導農民闖市場,大力支持農村的民間運銷組織、個體運銷大戶的發展,優化銷售軟環境,積極幫助他們了解市場,找準市場。鼓勵農村人員、村主干參與農副產品流通,發展狀大營銷隊伍。
⒌加強科技服務。一是加強技術指導。積極開展科技下鄉、科技咨詢,發揮農技服務熱線作用,幫助農民解決問題。二是加強科技培訓。以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抓好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廣大菜農的科技素質。做到各基地及重點村有—名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農技師,確保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保證生產順利進行。三是建立反季節蔬菜科技示范片。縣鄉兩級建立相應的示范片,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技術水平,以點帶面,幅射周邊菜農,帶動全縣反季節蔬菜的發展。四是加強農業科技宣傳。利用縣有線電視,象山東臺的“鄉村季風”欄目那樣,定時播放與我縣相關的蔬菜系列欄目,充分利用《周寧通訊》、《農技信息》宣傳相關的新技術、新成果、新信息,隨時掌握生產、技術、市場、信息動態。五是實施良種工程。加快對優良品種的引進、開發和推廣,廣泛開展外引內聯,堅持現有品種改良和外地品種引進相結合,常規技術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品種試驗研究與推廣相結合,促進品種的改良更新。
【淺談反季節蔬菜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相關文章:
無公害蔬菜發展的現狀與對策08-12
淺談蘇州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08-18
##縣農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08-12
休閑漁業現狀與發展對策08-12
淺談民間糾紛的現狀、特點及對策08-12
淺談甘肅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08-18
某市海洋與漁業的現狀與發展對策08-12
市蠶業發展現狀與對策08-15
淺談中職生英語學習現狀及對策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