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跳出農外關注農民增收問題的新思考
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以來,農民增收問題成了熱得發燙的話題。的確,“三農”問題值得我們如此關注。但很多地方會議開又開,政府文件發又發,學者演講震天響?赡闳绻麊栟r民,農民大叔回答說:搞不懂這新花樣。我們把討論農民增收的常委會搬進農家小院來如不確定,請部長提出建議,就是要不光我們講,還要讓農民兄弟知道。我建議,凡是以后出臺的涉農的文件也要讓農民先曉得,聽聽他們的意見,看看我們制定得是現實、是否合乎民意。今天,我們討論農民增收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能寄予太高的期望,要放棄“一抓就靈”、“立竿見影”的空想,因為,制約農民增收,長期存在著以下因素:
第一個因素,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
第二個因素,農業結構不合理。
第三個因素,剩余勞動力轉移困難。
第四個因素,農技推廣工作薄弱。
第五個因素,農業和農村投資不足。
第六個因素,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第七個因素,農民自身素質不夠高。
第八個因素,深層次的體制問題阻礙發展。如農民一家一戶小規模分散經營如何與國內外市場銜接等全區、全國仍然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些原因眾所周知,在此就不展開來講了。
那么,在新形式和新要求下,如何才能使我縣農民增收呢?我的觀點是不妨跳出農業看農村,走出農村看發展,興許就能透視“三農”癥結。近段時間,我就是帶著這種相法深入農村開展調研,這當中,我感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要有新思路、新辦法、新措施,要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增長方式,更加突出質量和效益,注重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為此,我提出以下看法:
一、用工業化的理念增加農民收入
“解決中國三農問題,功夫不在農內,而在農外。如果我們仍然重復過去‘打補丁’的做法,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边@是我國改革發展報老總溫鐵軍所說過的一句話。其實,變通一下他的觀點的就是,在看待問題時能跳出問題本身來解決問題,問題往往能看得更透,解決得更徹底。
我說用工業化的理念增加農民收入,就是要確立“跳出糧食抓農業,跳出農業抓農村”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靠二、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農村發達地區的實踐證明,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和農民收入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鄉鎮企業,因此,一定要把鄉鎮企業的發展擺上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但我縣鄉鎮企業發展偏偏就我們的短腿。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應認清形勢,解放思想,放寬政策,強力發展;要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發展戰略,優化產業結構;要把農副產品加工業和第三產業作為今后鄉鎮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采取多種措施,加大投資力度,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輸、信息、服務業等,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二、用產業化的思路增加農民收入
農業產業化是傳統增量型農業向現代效益型農業轉變的有效載體,是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當前,發展農業產業化,重點是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將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多層次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就我縣而言,真正形成產業化的只有蔗糖業,桑蠶業有待進一步“破繭而出”,做大做強尚須時日;水果業近年打造了一些品牌,我們密桔和柚子,在全區評比中都獲得了第一名的但規?偸巧喜蝗ァ>腿缑芙郏趨^內火了好幾年了,但全縣僅有萬多畝,今年掛果才萬畝左右。提到密桔,還想就密桔節的組織策劃提些看法,目前,我們不僅下了文,也宣傳出去了,但現在意見還沒統一,思路還未明確,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對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可以在思想上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意見,但行動上卻不能有任何偏差,必須保持高度一致,只有上下一盤棋,一個目標一條心,一個聲音一股勁,我們才能推動、發展柳城的各項事業。
言歸正傳,我縣農業產業化程度低、推進慢,主要是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業鏈難以形成,農產品附加值低、效益差。因此,推進全縣農業產業化進程,要把龍頭企業建設作為關鍵措施來抓,按照“扶大龍、育新龍、興小龍”的思路,因地制宜,分類培育,政策扶持,加快發展。要根據我縣的區域優勢和產業特點,大力發展和培育龍頭企業,帶動全市傳統產業、特色產業的改造和升級,使其真正成為優勢產業,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綜合效益,增加農產品的競爭力。龍頭企業要建立健全企業與農戶一體化的經營機制,通過“企業+農戶”、“公司+農戶”、“市場+農戶”、“經紀人+農戶”等形式,用契約化的手段,使其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共同體。三、用市場化的思維增加農民收入
用市場化的思維增加農民收入,就是要按照市場需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和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近幾年,我縣在調整農業結構上涌現了不少好典型,如西安發展造紙竹、沖脈發展食用菌等。但我們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兩大兩小”的矛盾,即:在經濟總量上,種植業占的比重大,林牧副漁業占的比重;在品種比例上,一般品種比例大,優質品種比例小。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緊緊圍繞特色產業,堅持調優、調特、調大、調強的原則,加快我縣六大產業的發展。
四、用科技化的手段增加農民收入
用科技化的手段增加農民收入就是要靠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發展科技型農業提高農民收入。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逐步由資源、勞動密集型向資本、科技密集型轉變;由單純追求數量向數量質量并重轉變。為了適應這一新形勢,必須用現代科技改造武裝農業,把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到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保證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一是要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構筑以鄉鎮為龍頭,農戶科技致富帶頭人和“土專家”、鄉土人才為主體的農業技術隊伍體系。我們要鼓勵支持科技人員到農業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承包,為農業生產提供典型示范和科技服務。
二是要進一步擴大種子工程、畜禽良種工程的實施規模,加快品種更新換代步伐,提高全市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競爭力。
三是抓好科技園區建設,實施科技示范工程。要本著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效益、立足長遠、一園多區、功能銜接、產業經營、示范帶動的原則,把現有的科技示范園區真正建設好,使其真正成為全市現代農業的示范園、農業科技的輻射園和提高農民素質的培訓基地,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四是要全面提升農民素質。要大力發展農村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要積極利用社會力量加強對農民職業技術培訓,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技術培訓體系,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讓農民通過掌握和利用新技術增加收入。
五、用城市化戰略增加農民收入
用城市化戰略增加農民收入,就是要加快縣城城市化、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帶動二、三產業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開辟農民收入來源。近年來,隨著縣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一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對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農村城鎮化、縣城城市化是轉移農村勞動力的有效途徑,城鄉雙向創業是很多地方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我們的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應把工作重點放在培育發展主導產業上,通過主導產業的膨脹與發展,增強集聚力、帶動力,興一業,建一鎮,富一方,承接城市功能,帶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總之,增加農民收入既是一個大課題,又是一項硬任務,非朝一夕所能見效,需要我們和農民兄弟長時間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我這里還有幾道思考題,希望大家一起來做:()政府職能如何轉變?()農民合作組織如何健全(農民協會如何建)?()土地如何流轉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如何跳好“國標”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實現最強的競爭力(究竟走什么樣的農業現代化)?()農業投入如何直接與農村、農民見面?這些問題,希望縣里組織專人進行調研。
【跳出農外關注農民增收問題的新思考】相關文章:
對湘東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與思考08-12
##縣農民增收情況調查與思考08-12
關于農民增收趨緩情況的調查與思考08-12
縣促進農民增收問題調研報告08-15
——**鎮鎮長對**鎮農民增收問題的調研08-12
縣促進農民增收問題調研報告08-16
我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實踐與思考08-12
對鄉農民增收問題的思考(在鄉中心理論學習組上的發言)08-15
關于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