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前農村工作中的難點和對策
隨著農村改革的逐步深入,農村各種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銳。 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是一次利益分配關系的大調整,是在農村問題和矛盾積累很多、積累很深的情況下進行的,改革的環境很不寬松,更加重了改革的難度。從當前改革的現狀看,雖然農民負擔得到有效減輕,但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基層組織運轉難,社會事業發展難,遺留問題解決難普遍存在,改革后,現在中央日子很好過,省里日子可以過,市里日子馬馬虎虎過,鎮村日子無法過,難題都留給了基層。嚴重影響黨在農村方針政策的全面落實和農村各項工作正常開展。一鎮村運轉難。村一級雖然按照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從保運轉的角度編制了預算方案,但由于支出標準不斷提高,全縣有40%以上的村仍然收不抵支。少數地方村干部報酬難以保證到位。鎮級資金缺口也很大。實施稅費改革后鎮級農業稅凈增量為2500萬元,而需由鎮級財政安排的原鄉籌費及教育集資等七項支出需要8800萬,收支抵缺的6300萬元,上級財政用于鎮級轉移支付1225萬,鎮級缺口仍有5000多萬元,盡管采取了各種配套改革措施,但缺口仍然難以消化,縣財政又無力支持,鎮級運轉壓力很大。
二村級債務化解難,我縣村的債務數額大,形成時間長,成因復雜。2001年初,全縣村級集體賬內外債務余額高達2.7億元,沉重的債務負擔嚴重影響了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削弱了村級組織戰斗力,阻礙了農村稅費改革的順利推進。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村級債務化解工作,在2001年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的同時,就把化解村級債務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下發了《關于加快化解村級不良債務的實施意見》,出臺了具體政策,明確了化解目標,強化領導,周密部署,狠抓落實。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縣累計已化解村級集體賬內外債務1.7億元。化解成效較為顯著。但債務總量仍然很高,賬內債務近億元,加上賬外債務,全縣村級債務高達1.5億元。且鎮與鎮,村與村之間很不平衡。有近30個村債務超百萬,零債務村只有45個。今后化解的難度更大。 村級債務不是農村稅費改革造成的,但稅費改革規范了農村分配關系,使這個問題集中暴露了出來,村級債務多,負擔重已產生了嚴重影響,給農村工作帶來新的難度。首先,嚴重影響了農村稅費征收。農戶以所欠的借款,集資款抵交當年農村稅費,使當年農村稅費任務難以全額到帳。第二,嚴重影響了村級組織正常工作,更無心考慮發展問題。第三、嚴重影響了干群關系。因村干部無精力,村集體無實力關心實施群眾要求辦,急需辦的事,加之村欠農戶的債務不能及時償還,村干部在群眾中的地位和威信大大降低,干群關系緊張,極個別地方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對立情緒。第四,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個別地方已出現了農民上訪不斷。第五,嚴重影響村干部隊伍建設。村干部報酬因債務重而難以得到落實。工作量大,干群關系惡化等挫傷了村干部的積極性,農村基層工作的開展和農村基層政權的穩定面臨著新的挑戰。
三、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操作難。一事一議籌資籌勞 是農村稅費改革后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在本村范圍興辦生產和公益事業向農民籌集的資金和勞務。但從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的實踐看。仍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會難開。根據《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村級范圍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的意見》規定,向農民籌資,需經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但由于近來外出勞務的農民數量逐年上升,導致村民會議無法正常召開。在推選村民代表時,民主化,科學化程度不高,未能將群眾信得過的群眾代表選出來,導致議定的籌資籌勞 項目常常得不到農民的理解和支持。盡管有許多村確實想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但難以順利組織實施。二是事難議。我縣鎮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的資金壓力較大,需要多方籌資解決。但由于 農民增收門路不多,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特別是部分農民對興辦公益事業在認識上存有偏差,熱情不高,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部分基層干部也存在消極畏難情緒。導致村內集體公益事業建設處于停滯狀態。三是錢難籌。有的因家庭確有困難,有的因村與農戶之間存在債務問題,有的因為村民與村干部之間有矛盾,村民的一些要求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或對籌資建設項目有不同意見原因,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到位率低。四是亂議事。在實施“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時,部分村籌資籌勞項目用途模糊,無具體工程項目和預算,有的村干部把“一事一議”看成固定的收費項目。認為有無議事項目都一樣,反正都得籌,隨便列個名稱就開始籌資。沒有按照規定的程序操作。五是監管難。“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應用于本村范圍內興辦生產和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資金籌勞的籌集和使用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委員會負責。雖然《意見》在資金和勞務的籌集使用上作出了明確規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一些少數在籌資籌勞后,沒有全額用于年初議定的項目建設上,而是挪作他用。
四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難。農村稅費改革后,通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雖然能解決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資金來源的問題,但杯水車薪,不僅無能彌補前期興辦公益事業的資金缺口,而且維護村組正常運轉的財力也十分拮據,從而導致應當由鎮村負擔的溝、渠、路、橋等事業發展經費難以足額如數籌集,勢必影響社會事業的發展。如我縣農村危橋有1006座,迫切需要改造,需資金億元以上,稅收后即使想足辦法,開足渠道,也只能解決5000萬元左右,還有5000萬元以上缺口難以到位。同時,農村改水,道路建設等社會事業也資金沒有來源,逐步陷入停建,緩建的境地。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加大了村干部的工作難度,基層干部對稅費改革的評價是“兩頭叫好,中間難受”。
五是農村稅費征收執法難,農村稅費改革后,因農民減負幅度大,深受群眾歡迎,對上交新的稅費,大多數群眾踴躍交款。但仍有極少數農戶繳納稅費意識差,農村陳欠款尾巴欠也逐年加大。基層干部在稅費征繳中普遍感到依法征收難。向農民應收取的稅費都有法律法規、政策依據,但農民拒交后,依法訴訟程序復雜,特別是少數農民不履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義務的,無法依法執行。
六是土地流轉推進難。在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積極引導和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規模經營、解決農業效益低下的重要舉措。但目前流轉規模偏小,效益不高,與現階段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一些農村基層干部片面理解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將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與承包經營權流轉完全對立開來,認為延長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障礙,只有徹底打破家庭經營才能解決農村土地市場的建立,才能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規模經營,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形成兩種傾向,一是無所作為,放任自流,把土地流轉中所必須遵循的農戶自愿原則完全看成農民的自主自發行為,疏于管理和服務,對土地流轉情況胸中無數,底數不清,對土地流轉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究不夠,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辦法不多,缺乏必要的推動措施,從而使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處于無序狀態。二是行政包辦代替,違背農民意愿,無償或低價強行推動流轉,熱衷圈地搞政績,侵犯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必須通過改革的方法來解決。。我們既要正視目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同時又要振作精神,增強信心,開拓思路,更要以發展的眼光,創新的思維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
1.要牢固樹立城鄉統籌發展觀,認真落實好中央關于農民增收減負的各項政策措施。
2.要以改革的精神,發展的思路,努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解決當前的困難和矛盾,主要立足自我。要真正解決思想,拓寬增收渠道,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揮地區優勢,盤活集體存量資產,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引進和鼓勵工商、民間、外間資本發展農業,實現集體增收、農民致富。
3.要積極探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新路子。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是要解決投入問題。在投資方式上,要創新機制,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兩只手”的作用,在財政支農資金極為有限的條件下,要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放在突出位置,增加投入。要以優惠的政策吸引“三資”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集體和農民應各盡所能,同時按照誰受益、誰出錢(或出工)的原則和方式,鼓勵和引導企業、個體大戶或富裕的農民以獨資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資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項目業主化、籌資方式社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的局面,使其成為具有一定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的基礎產業。引入競爭機制,推行市場化管理對已建成的農村基礎設施的產權進行賣斷,所變賣的資金,由村委會集中起來就地專門用于農村公益基礎設施建設,使其滾動發展。解決有人建無人管、壞了無人修的問題,變賣后的農村基礎設施,由產權人使用、管護、補償、受益。
4.要加大對農村基層的支持力度。各級財政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幫助農村基層平穩度過稅費改革“磨合期”。要積極向上如實反映當前村級運轉的實際情況,積極爭取能有更多的財政轉移到村。
【當前農村工作中的難點和對策】相關文章:
當前農村個人建房存在的問題和對策08-15
當前農村個人建房存在的問題和對策08-16
當前農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建議08-15
干部實績考核工作當前存在的難點問題及對策08-12
當前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08-13
干部實績考核工作當前存在的難點問題及對策_[實習報告]08-15
當前農村動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24
當前農村義務教育現狀及對策08-15
當前農村集體上訪的主要原因及對策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