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十五科技發展調研報告
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充分發揮第一生產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我們××區科技局結合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起草和編制工作,對全區科技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通過回顧總結“十五”期間取得的成績和存在問題,認真分析思考“十一五”期間我區科技發展的方向和工作重點,F就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一、“十五”期間科技發展回顧
1、“十五”期間科技發展取得的成績
(1)深入實施科技“四大工程”,科技創新能力逐年得到提升。“十五”期間,全區科技進步目標管理的內容和形式不斷優化,[范文先生網-http://www.wmxz.cn找文章,到范文先生網]成為推動科技工作不斷登上新臺階的有力抓手。五年來,全區堅持認真組織實施科技“四大工程”,2003年增加全面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全社會科學文化素質的“科普工程”,2004年又在科技“五大工程”的基礎上,將科技進步目標考核體系提升為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每年市、區領導在科技工作會議上簽訂目標責任書,每年全區將科技進步考核目標列入“三個文明”指標體系,年終進行自下而上的考評。五年來,全區共引進本科以上各類人才×××名,其中高層次人才××人;創辦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家,認定民營科技型企業××家;開發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項。通過五年的努力,全區企業的自主科技創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五年累計專利申請量×××件,其中2005年×××件,比2000年增加×××%?萍汲晒b定××項,其中2005年××項,比2000年增加××%。
(2)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結構逐步得到優化。截止2004年,全區××家企業在手生產省級高新技術產品××項。其中,近兩年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項。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區列統企業銷售收入的比例,到2005年達××%,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開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接近×%。按照區高新技術產業化目標,近兩年計劃并已著手通過引進、嫁接高新技術,重點建設和培育××××、×××××兩個產業化特色基地。
(3)積極尋求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產學研聯合的構架基本形成。近年來,區委、區政府致力于搭建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的平臺。區政府××××年與××××××咨詢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聘請兩位專家為區政府科技、經濟顧問,請專家組幫助,為區工業產品科技創新五年規劃作咨詢;××××年區政府與××大學×××××系簽訂合作協議;2005年與××工學院就開展全面合作進行了多次接觸,學院準備每年至少在區內組織4次高新技術講座,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授課,不斷拓展全區各級干部,特別是企業家的科技創新視野。
五年來,通過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組織重大科技活動,先后邀請×××××、國防科工委、××大學、××大學、××大學等幾十家單位的××名專家、教授來××參會;組織××多家企業分西線、南線、北線出行,走訪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北京、廣州、深圳、西安、成都、哈爾濱、沈陽等地,簽訂正式合作協議項目61項。
(4)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企業為主體的科技投入機制逐步完善。“十五”期間,區財政在并不富裕的情況下,堅持保證科技經費優先到位,重點支持全區高新技術項目開發。通過不斷拓寬渠道,基本形成了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其它投入為補充的多途徑、多形式的社會科技投入體系框架。區本級財政科技三項費用每年按財政實際支出的××%撥付,并逐年增加,五年內科技三項費用投入×××萬元。其中2005年×××萬元,比2000年的×××萬元增加了××%。科技三項費用投入的逐年增加,有效發揮了政府資金引導的作用,扶植和啟動了一批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加速了企業成為科技投入主體的進程。
(5)廣泛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公眾的參與度、認知度不斷提高。一年一度的科普宣傳周,通過鮮明的主題、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廣大市民喜聞樂見。每年全區有近×××人參加科普志愿活動,直接受益群眾逾萬人次。每年的“送科技下鄉”、“科教社區”活動,實現了科技普及工作的經;、制度化。在農村開展的“學科學知識、做現代農民、建美好家園”科普活動和農村黨員干部科技素質培訓,讓科技真正走進了農村、走進了農戶。在城區開展的科普示范街道、示范社區創建活動,經過幾年努力,全區×個街道、×個社區通過市級驗收,其中×個街道、×個社區通過省級驗收。2004年,我區被中央文明辦、×××××聯合表彰為“科教進社區”全國先進集體。2005年市、區又明確了在城區再新建高標準科普畫廊××座。
2、“十五”期間科技發展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幾年的努力,全區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與兄弟市、區相比也存在明顯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五年來,企業研發機構數量增加緩慢,區內企業尚未建成一家建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更沒有一家企業具備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條件。研發費用投入不足,相當一部分企業研發經費達不到應有的比例。研發機構自身開發能力欠缺和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不緊密、不到位,是制約多數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到2005年,全區工業企業與高?蒲袉挝唤⒕o密型合作關系的比例不足 %。
(2)產業發展層次不高。全區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產品基本屬于仿制性質,自主創新開發新品和自覺運用知識產權保護策略的意識有待強化。盡管全區的專利申請量呈大幅度上升趨勢,但大多限于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的申請和授權量較少,借助專利開發新產品,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的企業極少。大多數企業在規模偏小、市場占有率不高而未曾遭受侵權賠償教訓的情況下,很難走出簡單模仿的路子,這是制約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
(3)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面不寬。雖然區屬企業整體改制使得過去一直困擾企業的體制性障礙得到了解除,但部分改制新生企業在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科研成果應用方面并無多大起色。企業負責人的思想觀念和認識程度尚待加強、提高,加之受資金、市場風險等因素的影響,企業高新技術引進、嫁接改造工作比較困難。
(4)創新型人才不多!笆濉逼陂g,盡管全區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科技人才的結構性矛盾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尤其是企業基層一線所需的工程、農業、經濟類技術人才數量嚴重不足。
(5)推進科技進步的載體和功能不全。××區沒有自己的傳媒、電力、通訊、郵政、環保等基礎行業,這種功能性缺陷,對科技進步的整體推進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二、“十一五”期間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
1)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高校科研單位為依托,科技中介服務為橋梁,科技投入為支撐,政府宏觀管理和政策為導向的科技發展框架。
2)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推動作用。到2010年,科技進步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力爭達到60%。
3)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通過培養、引進等途徑,重點建設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的高層次管理人才隊伍和以專業技術人才為核心、專業配套、結構合理的技術開發人才隊伍。到2010年,全區人才總量達××××人,高層次人才達×××人。
4)推進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實現多層次、多形式緊密型合作,全區企業形成與中科院系統、國防科工委系統和國內知名高校、科研單位等三大支撐體系相掛靠的科技合作局面。全區半數以上企業都分別與1-2家以上高等院校建立緊密型關系。到“十一五”期末,全區建成市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家,省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家。
5)逐步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在全區工業產品中的比重,全區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初步形成。
6)組織實施國家級新產品及省級以上火炬計劃項目××項,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個,到“十一五”末,力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
7)建成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集團××個。半數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集團在國內具備較強的競爭力,甚至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建成市級產業化特色基地××個。
8)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成效顯著,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接近或達到國際上世紀末水平。
9)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基本形成,用于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的資金投入逐年增長,達到產品銷售額的×%以上。
三、“十一五”科技發展的對策建議
1、創新與高?蒲袉挝坏暮献餍问健a槍^內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短缺的現實,加大“柔性”引進力度。通過兩年一度的科技洽談會、“項目推介會”以及各種重大科技活動,為企業積極尋求技術合作搭建平臺,確保企業在開發高新技術項目過程中至少擁有一個以上高校、科研單位作為技術依托單位。在具體合作方面可采取3種形式:①一次性買斷技術的“拿來主義”,對條件允許的企業,鼓勵買斷科研單位的專利技術實施新產品的開發。②“捆綁式”引進高新技術成果。建立合作聯合體,借助知名高校、科研單位的品牌,提升企業產品的知名度,此種做法國內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③“帶土移栽”式引進科技成果。將高校科研單位的研究成果連人帶項目一起引進,建立企業研究所或研發中心,實現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質的飛躍。此類合作對象一般為科研單位轉制或退休專家。
2、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圍繞五大產業領域,進一步提高火炬、星火項目、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等各類科技計劃的組織程度。加強對科技項目計劃申報、評審工作的指導,采取上門服務、以行業、系統為單位,聘請項目開發聯絡員,實行例會制度等形式,加大推動力度。每年選擇一定數量的高新技術在手開發項目,作為區委常委掛鉤服務對象。選擇×××個具備發展前景、成長型的企業作為區政府重點跟蹤對象,扶持其每×年上一個技改項目,轉化×項科技成果,開發×新產品,更新裝備一批具備當前國內外先進水平的設備。每年全區力爭有1-2家企業申報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省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通過五年努力,使得一批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引導和鼓勵企業建立科技創新基金。年產銷億元以上的企業、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提取和科技開發費用不低于銷售收入的×%,市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及建有市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的企業提取的科技開發費用不低于銷售收入的×%。
4、 建立社會化的科技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創建服務機構,形成科技服務網絡。①以工業園區為依托,建立高新技術創業園區,為新產品研發,尤其高新技術產品項目,提供服務。五年內,視全區工業企業發展狀況可在園區內建立創業中試基地,嫁接放大高校科研單位的高新技術項目,將孵化成熟的項目轉向區內企業,形成良性循環。②建立以網絡服務和數據庫服務為重點的信息服務體系。由政府牽頭,建立和完善暢通的信息采集、分析、研究和傳輸信息網絡。上與國家、省、市科技信息中心聯網,下達企業,為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提供最新科技成果項目源,實現網上技術交易,進而降低新產品前期開發成本。③發揮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的科技中介作用。通過規范運作,加強與發達地區的合作,充分發揮APEC技術轉移分中心作用,實現與亞太經合組織的直接合作,拓展技術轉移的廣度和深度;深化與中科院信息咨詢中心的合作,為區內傳統產業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特色基地建設等方面,提供技術、項目和規劃服務。
【區十五科技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區經濟發展環境的調研報告08-12
片區幼兒教育發展調研報告08-21
“十五”科技教育發展專項規劃08-13
路橋區科技發展情況匯報08-17
路橋區科技發展情況匯報08-13
城市發展的調研報告08-12
行業發展調研報告08-24
村級發展調研報告08-24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