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人事局對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的思考
在新形勢下,內陸農業大縣**如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人才服務?我們帶著這一問題,對全縣民營經濟進行調查,并就人事部門如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服務作了一些思考。一、正視現狀,加強為民營經濟提供人事服務的緊迫感
[本文來源于文秘寫作-www,wmxz.cn,找范文請到范文先生網]“打造工業**、建設經濟強縣、構建和諧社會”,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將起到決定性作用,而制約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最大“瓶頸”就是人才。一是人才總量嚴重不足。據統計,我縣650家民營企業,從業人員近6萬,僅有初級技術人員1200人,中級169人,高級46人,專業技術人員平均每家只有2人,人才僅占企業總人數的2.4%。二是人才供給渠道狹窄。雖然我縣在1993年就建立了湖南省首家縣級人才市場,但由于資金和市場信息網絡等方面的因素,其作用的發揮與市場配置人才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三是人才管理尚不規范。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仍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沒有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四是人才發展環境欠佳。民營企業的審批程序十分繁瑣,關卡多收費多。既限制了經濟的發展,也限制了人才作用的發揮。
二、分析原因,增強為民營經濟提供服務的針對性。
1、民營經濟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小規模經濟實體,其業主對人才的作用缺乏認識。家族管理的企業多,現代管理的企業少。企業主年齡多在50歲左右,自身文化層次較低,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注重資金資本運作,忽視人才資本運作。
2、原有體制,制約了人事部門向民營經濟提供服務。政府人事部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沒有把民營企業的人事管理納入工作范圍,只重視為行政事業單位配置干部,忽視為民營企業解決人才問題,民營企業工作的人才職稱評審以及獎勵等方面也未能享受行政事業單位人才的同等待遇。
3、人才配置市場化機制尚未形成,人事部門難以為民營經濟提供服務。由于受經濟基礎、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市場仍未發育成熟,人才配置市場化尚未完成,人才市場對人才資源配置的主體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4、各項配套改革不完善,人才在不同行業就業的差距明顯。大多數民營企業未能按照現代企業的人事制度進行管理,缺乏吸引和激勵人才的分配機制、保障制度和良好的成長、創業環境。
三、尋找對策,全力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1、與時俱進,進一步轉變人事工作理念。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理念,樹立發展民營經濟毫不動搖、民有公有一視同仁、促進民營經濟更快發展的觀念。
2、不斷創新,著力構建人才服務體系和網絡。搭建民營企業服務網絡,開設民營企業人才人事服務窗口,開通企業服務熱線,利用人才信息網站,及時為民營企業提供人才人事服務咨詢。
3、實事求是,全力爭取和制定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形式定期向重點聯系服務單位發布人事人才工作信息,通報人事人才工作的有關政策,凡正式下發的文件均發送重點服務對象,讓服務對象及時了解人事人才工作的最新動態。建議縣委縣政府廣泛征詢意見和建議,出臺綜合性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
4、搭建平臺,大力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強化人才市場的人才資源配置功能,建立和完善企業需求信息庫、各類人才求職和流動信息庫以及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通過舉辦民營企業人才專場招聘會等形式,推動民企人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大中專畢業生,在充分給與優惠待遇的條件下,鼓勵到民營企業中大顯身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農村實用人才,給與一定的經濟援助或信貸優惠,激勵其自主創業、興辦實體。靈活引進高層次企業人才。
5、全面鋪開,竭力為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一是把為民營經濟服務列入考核。二是積極發揮人事部門的培訓職能。構建民營企業人才培訓網絡;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結合自身的緊缺需求,組織“定單培訓”。三是讓人才盡情創業,無后顧之憂。